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投資人民幣資產的人注意了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
http://money.udn.com/mag/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425&f_SUB_ID=4172&f_ART_ID=270041

投資人民幣資產的人注意了


‧李雪雯 2012/08/03 14:59

如果不是長期在大陸做生意,有高度人民幣需求的個人或企業,就算國內金管會大幅放寬相關管制,國內金融機構大力促銷及推廣人民幣投資理財商品的優勢,民眾在正式「下手」前,還是多思考一下吧!



最近,似乎有越來越多的新聞顯示:下半年是國人透過人民幣投資理財大幅開放的拐點。只要金管會進一步開放,民眾就可「合法」投資以人民幣計價的保單、基金,以及人民幣定存。

根據媒體引述銀行主管的話指出,香港至去(2011)年底有17家保險公司銷售人民幣保單,保費收入高達36.3億人民幣,只要金管會開放,民眾就可像買美元、澳幣保單一樣,投保人民幣保單。

另外在人民幣計價的基金方面,目前包括群益、元大寶來、富邦、國泰等投信,是少數有QFII資格,而且也在對岸成立合資基金公司的國內投信業者,未來可望率先搶占人民幣基金商機。

但在開放國內金融機構銷售人民幣計價保單及基金之前,8月2日的新聞報導便指出,包括台銀、合庫、一銀、華銀、彰銀、兆豐、中國信託商銀、永豐及國泰世華銀行等銀行的香港分行,8月起開辦包含台灣居民等「非香港居民」的人民幣存款、匯款業務。

因此即日起,國內民眾只要憑中華民國的護照,就可在香港的銀行,開立人民幣存款帳戶,而且不受香港人每天限存2萬元人民幣(約9萬4000元新台幣)限制。

事實上,這次香港金管局開放的「非港人」人民幣業務範圍,除開戶存款、兌換、匯款轉帳外,還包括人民幣投資,例如基金、債券、人民幣保險、人民幣貸款等。


儘管目前民眾若要存人民幣存款,還是得到大陸開戶,利率比較高;香港銀行業的人民幣存款利率不僅只有大陸的1/3,甚至不如台灣的新台幣存款利率(目前國內5大銀行一年期平均存款利率是1.36%)。但據業者表示,因為大陸有外匯管制,資金進出不方便,再加上人民幣匯率長期看升,對一般民眾理財也有吸引力。

在此之前,基金評等機構-理柏(Lipper)就曾做過統計,境外基金在2010年及2011年全球銷售排名前三名分別是義大利、瑞士及台灣,而台灣這兩年銷售金額分別是669.7億美元、514億美元。

理柏亞洲區研究總監馮志源分析境外基金在台灣之所以可以熱銷的原因,把最主要的原因歸究於:國內對新金融商品鬆綁不易,引導資金往共同基金走,如對沖基金在台灣就不能公募、私人銀行可以經營項目受限…等,再加上境外基金種類多,國內投資人愛嚐鮮、同時也得到滿意報酬率,讓境外基金在台灣風行程度超過其他亞洲國家、也超乎想像。

事實上在正式、合法開放之前,就有許多國人透過私下的管道投資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商品,因為隨著過去中國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外資大幅湧入之下造成人民幣的逐步升值,讓投資人不僅賺到「價差」,更有豐厚的「匯差」收益。

單以人民幣保單為例,由於人民幣目前利率高於新台幣,因此相關保單的保費理論上會比新台幣保單便宜。除了保費比較便宜,匯兌收益也讓國內保戶有進一步的「想像空間」。

例如媒體曾引述一位銀行主管的話指出,假設民眾預期人民幣長線升值,兌換許多人民幣,在人民幣保單開放後,就可拿人民幣買人民幣保單,之後領回來的保費也是人民幣,若投保時人民幣兌美元匯價是6.3元,領保費時是5元,就有匯兌收益。

另外以基金投資為例,目前國人如果要投資大陸A股,只能透過有具QFII資格投信公司旗下發行的基金,來進行「間接」投資;未來一旦有人民幣計價基金出現,一方面可減輕匯兌風險,也可同時分享大陸股匯市上漲的利得。

單純從匯價的升貶數字來看,從2005年7月21日匯改時的8.11,到2012年7月19日的6.3126,一直到2012年5月2日的匯改後最高點-6.2670,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幅度最高達到32%左右。

以上數字代表著:如果投資人在2005年時,就將資產轉為人民幣計價,並且在今年7月21日賣出人民幣,光是匯兌收益就能夠讓投資人什麼事都沒做,就平白賺上3成2的獲利;單單就算2011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全年升幅就有5.1%。

看到人民幣資產「躺著就可以賺」的優勢,國內、外金融機構也就更積極地「摩拳擦掌」,準備趁著金管會即將開放相關業務之便,搶佔人民幣投資商品的商機。

然而,決定投資某項資產的重要關鍵,一是投資商品或工具本身價格的上漲,另一個則可能是來自於匯兌上的收益。但不管是匯率升貶或整體市場的投資前景,都與該國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只不過,近來關於中國大陸經濟風險的負面消息還真不少。例如中國國家統計局13日公布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為 7.6%,創下自 2009 年以來增速最慢記錄。

儘管這數字比美國2%的經濟成長率看起來好看得多,但由於過去30年間,中國大陸每年經濟成長一直都維持在10%左右,只有7%的表現顯然是陷入疲軟的徵兆。

也因此在7月下旬,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連續4次接近「跌停」下限之後,人民幣階段性貶值預期隱現。尤其是從7月20日開始,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開始大幅波動,這是今年4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將匯率波動幅度擴大到1%後,首次出現如此現象。在其後的連續4個交易日中,即期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最大波幅,都接近這一個數字。

7月30日大陸《信息時報》引用市場分析認為,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深入和購買力平價發生變化,人民幣匯率走勢中期進入迂回區,未來將呈現階段性波動。考慮到下半年及2013年全球投資市場仍面臨歐債危機、地緣風險等諸多不確定因素,資金風險偏好降低將會使階段性貶值成為常態。

根據7月29日《旺報》引述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的估算,每月有超過200億美元資金從大陸流到國外。張明預計2011年第4季至2012年第2季,累計資本流出達1828億美元,月均流出203億美元,與2008年第4季到2009年第1季月均流出的141億美元相比,這段期間的資本外流嚴重程度,已經超過美國次貸危機高峰期。

可以這麼說,經歷了7年的升值「長跑」,人民幣在2012年來到一個歷史性的關口。根據《信息時報》的報導,特別是與5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創下的年度新高6.267相比,6、7兩個月人民幣貶值幅度,都分別超過了1.2%。這也代表了:當一切狀況不變之下,投資人單單在一個月內,就「憑空」減少了1.2%的獲利,影響不可謂不大。

當然,在一片「唱衰」或「唱貶」的分析聲中,仍有市場人士堅信:為了進一步能夠撐起好看的經濟成長率,中國大陸勢必要靠進一步的刺激內需消費來達成。為了降低進口成本,只有「拉高人民幣匯價」一途。並且在另一波升值循環來臨之前,弱勢人民幣也有助於刺激出口。

只不過從歐債危機以來,投資人都應該學得這樣的教訓:「經濟實力」與「債信高低」向來就是匯價與投資前景最堅實的基礎。雖然擴大投資的方式是為推動經濟增長最直接、見效最快的手段,但也有大陸學者擔憂,無法遏制且無法轉為實際消費動力的投資衝動,更有可能引發地方巨大的債務風險,為人民幣匯價埋下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並有可能引發新一波的貶值熱潮。

因此,如果不是長期在大陸做生意,有高度人民幣需求的個人或企業,就算國內金管會大幅放寬相關管制,國內金融機構大力促銷及推廣人民幣投資理財商品的優勢,民眾在正式「下手」前,還是多思考一下吧!

更何況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大陸的「人口紅利」只剩下短短2、3年的好光景。當經濟成長趨緩,再加上大筆資金持續外逃之下,人民幣能夠長期維持強勢(升值)的可能性實在不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