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理財型房貸 周轉不求人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327&f_SUB_ID=3006&f_ART_ID=270388

理財型房貸 周轉不求人                                                                                        2012/08/09

隨借隨還 可先償還部分本金 彈性十足 適合臨時資金需求
【經濟日報/記者李怡男/台北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全球景氣一片低迷,民眾財富隨之縮水,不少人有臨時的資金需求,銀行建議可利用理財型房貸周轉資金,雖以房屋抵押借款,但可隨借隨還,適合短期及臨時的資金周轉。

銀行表示,這類商品的授信風險高於一般房貸,申貸者多是具有一定財力或擁有較佳信用的客戶。

理財型房貸雖將房屋抵押借款,但已償還的房貸本金可隨時動支,資金運用較具彈性,可供貸款者因應目前市況不佳時的資金所需。

一般房貸還款後的本金,並不能再借出來動用。

銀行房貸主管指出,理財型房貸的特色是隨借隨還,按動用的額度以日計息,有動用才計息;計息方式主要依據指數型房貸利率,即定儲指標利率與加碼利率合計,目前市場上利率約2.5%左右,略高於一般房貸,但由於有擔保品,因此相較於信貸、信用卡及金融卡借款或股票融資等利率則較低。

通常銀行會給予房貸戶一個可循環使用的額度,或以已償還的本金作為動用額度,也因具備「隨借隨還」功能,客戶可先償還部分本金以節省利息,同時擁有理財額度,擴大運用資金的靈活度。

至於貸款成數,房貸主管表示,依客戶信用與財力等條件不同,可貸六至八成不等,適合的對象以有支付臨時性大筆資金的個人與家庭為主,也有部分是進出股市的投資人。但相較於一般房貸,銀行承受較高的授信風險,因此門檻較高,通常為還款繳息穩定的信用良好者,或是有一定財力水準者,因此不少是中小企業主。

而為便利客戶提領理財型房貸資金,銀行多提供不同的方式供客戶選用,包括存摺、金融卡及網路等,也可在國外ATM直接提領外幣。

不過,申貸理財型房貸,各銀行收取的規費不一,部分銀行收取開辦費三、五千元不等;此外,動用資金也可能收取手續費,應在申貸時均須詢問清楚。

房貸主管表示,目前理財型房貸市場規模逾新台幣1,500億元,隨著股市低迷、景氣不佳,理財型房貸的規模有可能增大。

配偶欠債你要還 有影嘸?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財訊雜誌
http://money.udn.com/mag/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324&f_SUB_ID=4097&f_ART_ID=270054

配偶欠債你要還 有影嘸?                                               2012/08/03 16:29 【文/林文義】

一般夫妻多半採用法定財產制(舊稱聯合財產制),但其中有項新規定卻成為金融業討債的利器,帶來夫或妻被迫為另一半還債的亂象。金融業的討債手段雖然合法,但已造成破壞夫妻感情及家庭基礎的嚴重後果。


404期《財訊雙週刊》

最近台北地方法院發生一個實例,朱太太欠某家銀行七十萬元債務,銀行竟向法院聲請變更朱先生的夫妻財產制,以強制朱先生先把自己的財產分一半給太太,再拿這筆錢清償太太欠銀行的帳款。朱先生非常不解地向法院表示,太太欠的錢和他有什麼關係?但朱先生仍然敗訴,必須替太太還錢。

夫妻在法律上是獨立的個體,不須承擔配偶的負債,但如果你和配偶採用的是法定財產制,那就有可能要替另一半還債,而且銀行利用新修訂的民法夫妻財產規定、透過法院討債的案件,在去年暴增了近五倍(見附圖),超過兩千件,已到了家家自危的地步。

目前各法院充斥這類銀行討債的案件,但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呢?


圖/財訊雙週刊提供

目前民法的夫妻財產制有共同財產制、法定財產制、分別財產制三種,其中採用法定財產制的夫妻最多,而最大的特色就是,當婚姻關係消滅時,配偶對於夫妻雙方的剩餘財產有半數請求權。

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假設夫婚後財產是一百元,妻為○元,當雙方離婚或夫死亡時,則妻可自雙方剩餘財產差額先分得一半,即五十元,這就叫做配偶的剩餘財產半數請求權。

這個請求權原本是一種專屬的身分權,即只有夫或妻才可以互相向對方提出,但二○○七年時立法院修改民法,讓債權人(通常為銀行)也能提出聲請,要求夫妻把原來的法定財產制改為分別財產制,就可以強迫夫妻先清算一次財產,再拿欠債的配偶所分配到的財產,用以清償銀行的欠款。於是,透過這種操作手法,就形成夫妻必須為配偶欠債負責的現象了。

對此,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趙梅君指出,○七年的修法如今已形成嚴重的後遺症,夫妻若要預防替配偶還債的後果,一開始結婚或趁雙方未負債時,就要採用分別財產制,完全使彼此的財產分離。

但採用分別財產制太傷感情,多數夫妻並沒有這麼做(本刊調查結果顯示,僅二%的夫妻向法院辦理分別財產制),因此,趙梅君認為,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趕快再修改民法,把配偶這項請求權改回只有夫妻雙方才能提出,債權人不可提出(按:已有立委提案修法,但尚未通過)。

司法院民事廳副廳長王金龍也表示,目前各地方法院充斥這類銀行或資產公司透過民法討債的案件,問題確實甚為嚴重。

另外,配偶剩餘財產請求權也有兩個問題要特別注意,第一是,並非嫁到豪門(或娶到豪門女兒),對方就不會行使這項權利,而是要看雙方婚後財產多寡。例如,女星賈靜雯與孫志浩結婚時,外界多認為賈靜雯嫁入豪門,但沒想到雙方離婚時,孫志浩認為,他和賈靜雯的四年婚姻期間,他的月薪只有十四萬元,而賈靜雯的演藝收入高達一億元,因此主張行使配偶剩餘財產請求權,要求賈靜雯分給他四千多萬元。

律師界人士指出,配偶剩餘財產請求權是以夫妻雙方「婚後財產」為計算基礎,因此,若女方嫁入豪門,但豪門的財產多在家族手上,而非夫所有,且女方賺錢能力較高,則雙方感情生變時,男方就有可能提出這項請求權,並非進入豪門就不用擔心錢的問題。(本文節錄自404期《財訊雙週刊》)

老闆欠繳勞保費 員工免驚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Money錢雜誌
http://money.udn.com/mag/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324&f_SUB_ID=3888&f_ART_ID=270048

老闆欠繳勞保費 員工免驚


2012/08/03 16:05

【Money錢/撰文朱國鳳】


.Money錢

景氣轉差、不時傳出企業收攤的消息,當老闆財務出狀況,不只欠繳勞保費、更會欠薪,勞保族能獲得什麼保障?平常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剛坐完月子的Linda, 服務的公司無預警倒閉,她想至少還有勞保的「生育給付」與「失業給付」可以頂一陣子,沒想到向勞保局申請時,才知道公司因為欠繳多月的勞保費,必須暫停相關給付的申請,Linda 立刻慌了手腳。

公司財務出狀況,很多帳單都會付不出來,勞保費也是其中之一。如果從7月開始未繳保費,最慢3個月後(11月開始) 就會波及到勞保族的權益,也就是勞保、就業保險(以下簡稱「就保」)的相關給付將會暫停。

勞保的相關給付有:生育、傷病、職災醫療、失能、老年、死亡;就業保險的相關給付有:失業、提早就業獎助津貼、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補助失業健保費。由於勞保費與就保費是同一張繳款單,一旦欠繳,兩項都會同時欠繳,因此Linda 的生育給付與失業給付都被暫時打回票了。

受雇勞工的勞保費,政府規定是雇主(投保單位)負擔7成、勞工2成、政府1成,每月從薪水扣繳,上班族通常以為雇主一定會按期繳納,但往往是要申請相關給付被拒後,才知道雇主已經欠繳多時了。

提不出扣繳證明 要先付清自負額
勞保局表示,上班族如果想查詢雇主有無按期繳納,或是已經欠繳多久,最快方式就是去電勞保局(02-23961266 轉355),只要提供自己的身分資料、服務公司名稱,就能得到答案。

如果雇主真的欠繳保費,若尚未宣告停業、歇業、解散,老闆行蹤也尚未成謎,欠繳原因僅是勞資糾紛的話,上班族可以向當地勞工局(處)申請調解;若是已經停業、歇業、解散、老闆落跑,也就是欠繳原因不能歸責於勞方,則有兩種解決辦法:

1. 勞工可提出按月扣繳證明譬如薪資帳冊、薪資單、收據等書面文件,經勞保局查證屬實,勞工(被保人)就可請領相關給付,所以勞保局建議,勞工平常最好要保存好相關文。

2. 勞工無法提供扣繳證明可請勞保局開出繳款單,勞工先自行繳清個人應負擔的勞(就)保費後,再請勞保局核發相關給付。以Linda 為例,假設投保薪資為43,900元,老闆有6個月欠繳,Linda 須自行繳清部分為4,477元。

計算 43,900元 × 8.5% × 20% ×6個月 =4,477元
說明:勞保費率7.5%、就保費率1%,合計8.5%,勞工負擔2成。可自行到勞保局官網試算,自己每月應負擔的勞(就)保費。

勞保局提醒,勞保相關給付的申請期限,是從事故發生日起算的2年內,如果碰到老闆欠費等狀況,只要提出申請,2年期限的計算可以中斷,權益不會受到影響。

積欠工資墊償基金 可保障欠薪風險
當老闆財務失靈,不只會欠繳勞保費,情況若持續惡化,接著就是欠薪。大多數勞工不清楚,其實勞保也有保障欠薪。投保單位每月收到的繳款單中有一項「積欠工資墊償基金」,其性質就像企業互助基金,由雇主全額負擔,萬一老闆積欠工資時,就可由這項基金先代為墊償。

工資墊償基金是雇主每月按照投保薪資總額的萬分之2.5,與勞(就)保費一併繳納。譬如Linda的投保薪資為43,900元,雇主每個月繳付的墊償基金約11元,由於Linda 平常一毛錢也不用負擔,因此很容易忽略還可以尋求這項保障。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 NO.59 2012年8月號

孩子的投資聯想─「香腸與零股」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
http://money.udn.com/mag/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425&f_SUB_ID=4166&f_ART_ID=270045

孩子的投資聯想─「香腸與零股」


‧黃曲欣 2012/08/03 15:48

「我還是存下來好了,一根香腸35元,3根香腸就105元,一股中華電信剛剛媽咪說94元,那三根香腸就可以買一股中華電信,一年的股利5.46%耶!」一股謹慎的口氣回答我。




和安安看完蜘蛛人討論今年高殖率股票投資的選擇,期間還出現個有趣的小故事。
安安看完蜘蛛人說肚子有一點點餓,想吃點小東西,最後他決定吃烤香腸。

點完香腸順口和我說他們有位同學叫「凱哥」。一天有位同學和「凱哥」一起去光南買文具,同學向「凱哥」要求請吃香腸,「凱哥」就說好啊!

聽到這裡我便問安安:「為什麼他叫凱哥?」
「因為他常常請同學吃東西,大家就叫他凱哥」。
我聽了感到很有趣,接著說:「他這麼慷慨啊?!是誰給他的錢呢?」
「對啊!所以我們都叫他凱哥!」安安接著說:「我不知道誰給他的錢。」

「他知道他爸爸媽媽賺錢的辛苦嗎?」我略帶好奇及希望多加了解兒子怎麼與同學相處的心情問:「你會這樣請同學嗎?」
安安想了一下回答:「我不知道他知不知道。嗯~我可能會請吧!……可能不會吧!」
「為什麼呢?」好奇感更強的我故作輕鬆往下問。
「我還是存下來好了,一根香腸35元,3根香腸就105元,一股中華電信剛剛媽咪說94元,那三根香腸就可以買一股中華電信,一年的股利5.46%耶!」一股謹慎的口氣回答我。


和孩子聊到這裡我嚇了一跳,然後又覺得好笑,原來安安剛剛內心小掙扎是與股票有關係。同時,我關心孩子只記得存錢,忘記友誼也很重要,即刻告訴安安與同學交往偶爾請同學吃點東西不要緊,我是不會反對的。
安安輕鬆的態度告訴我他知道,他也會和同學互相請彼此帶的零食。
現在孩子還小,不到十二歲,在他單純的世界裡要兼顧儲蓄及友誼,還真不容易。在他小小的心靈裡,或許他認為他兼顧到了,這些應對都是他成長的寶貴經驗。

平時,安安很喜歡與我談談學校發生的事,我常常給予善意的眼神及好的回應,親子之間得到良好的互動與信任。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我樂意扮演陪伴與支持,也常常給予適當的導引,親子間的話題也隨著安安日益長大,日益延伸,話題更寬、更廣。

回家的路程我們聊了很多生活話題,還聊到電影的劇情,適當的時機,我還會將話題巧妙的拉回,讓孩子知道每位同學的父母賺錢,都是用自己的能力及努力賺取來的,我們要尊重同學帶來學校的每一筆錢,不適合一直向同學開口要求請客,我輕輕的說到這裡,我不想讓話題太嚴肅,緊接著我們繼續談電影劇情……

看一場電影,額外的收穫是能參與及協助孩子面對金錢與友誼的價值觀建立,我沒有在孩子面前說「凱哥」是不對的,而我想要讓孩子知道「尊重」的重要性。在安安成長的過程中,他漸漸會明白的。

投資人民幣資產的人注意了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
http://money.udn.com/mag/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425&f_SUB_ID=4172&f_ART_ID=270041

投資人民幣資產的人注意了


‧李雪雯 2012/08/03 14:59

如果不是長期在大陸做生意,有高度人民幣需求的個人或企業,就算國內金管會大幅放寬相關管制,國內金融機構大力促銷及推廣人民幣投資理財商品的優勢,民眾在正式「下手」前,還是多思考一下吧!



最近,似乎有越來越多的新聞顯示:下半年是國人透過人民幣投資理財大幅開放的拐點。只要金管會進一步開放,民眾就可「合法」投資以人民幣計價的保單、基金,以及人民幣定存。

根據媒體引述銀行主管的話指出,香港至去(2011)年底有17家保險公司銷售人民幣保單,保費收入高達36.3億人民幣,只要金管會開放,民眾就可像買美元、澳幣保單一樣,投保人民幣保單。

另外在人民幣計價的基金方面,目前包括群益、元大寶來、富邦、國泰等投信,是少數有QFII資格,而且也在對岸成立合資基金公司的國內投信業者,未來可望率先搶占人民幣基金商機。

但在開放國內金融機構銷售人民幣計價保單及基金之前,8月2日的新聞報導便指出,包括台銀、合庫、一銀、華銀、彰銀、兆豐、中國信託商銀、永豐及國泰世華銀行等銀行的香港分行,8月起開辦包含台灣居民等「非香港居民」的人民幣存款、匯款業務。

因此即日起,國內民眾只要憑中華民國的護照,就可在香港的銀行,開立人民幣存款帳戶,而且不受香港人每天限存2萬元人民幣(約9萬4000元新台幣)限制。

事實上,這次香港金管局開放的「非港人」人民幣業務範圍,除開戶存款、兌換、匯款轉帳外,還包括人民幣投資,例如基金、債券、人民幣保險、人民幣貸款等。


儘管目前民眾若要存人民幣存款,還是得到大陸開戶,利率比較高;香港銀行業的人民幣存款利率不僅只有大陸的1/3,甚至不如台灣的新台幣存款利率(目前國內5大銀行一年期平均存款利率是1.36%)。但據業者表示,因為大陸有外匯管制,資金進出不方便,再加上人民幣匯率長期看升,對一般民眾理財也有吸引力。

在此之前,基金評等機構-理柏(Lipper)就曾做過統計,境外基金在2010年及2011年全球銷售排名前三名分別是義大利、瑞士及台灣,而台灣這兩年銷售金額分別是669.7億美元、514億美元。

理柏亞洲區研究總監馮志源分析境外基金在台灣之所以可以熱銷的原因,把最主要的原因歸究於:國內對新金融商品鬆綁不易,引導資金往共同基金走,如對沖基金在台灣就不能公募、私人銀行可以經營項目受限…等,再加上境外基金種類多,國內投資人愛嚐鮮、同時也得到滿意報酬率,讓境外基金在台灣風行程度超過其他亞洲國家、也超乎想像。

事實上在正式、合法開放之前,就有許多國人透過私下的管道投資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商品,因為隨著過去中國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外資大幅湧入之下造成人民幣的逐步升值,讓投資人不僅賺到「價差」,更有豐厚的「匯差」收益。

單以人民幣保單為例,由於人民幣目前利率高於新台幣,因此相關保單的保費理論上會比新台幣保單便宜。除了保費比較便宜,匯兌收益也讓國內保戶有進一步的「想像空間」。

例如媒體曾引述一位銀行主管的話指出,假設民眾預期人民幣長線升值,兌換許多人民幣,在人民幣保單開放後,就可拿人民幣買人民幣保單,之後領回來的保費也是人民幣,若投保時人民幣兌美元匯價是6.3元,領保費時是5元,就有匯兌收益。

另外以基金投資為例,目前國人如果要投資大陸A股,只能透過有具QFII資格投信公司旗下發行的基金,來進行「間接」投資;未來一旦有人民幣計價基金出現,一方面可減輕匯兌風險,也可同時分享大陸股匯市上漲的利得。

單純從匯價的升貶數字來看,從2005年7月21日匯改時的8.11,到2012年7月19日的6.3126,一直到2012年5月2日的匯改後最高點-6.2670,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幅度最高達到32%左右。

以上數字代表著:如果投資人在2005年時,就將資產轉為人民幣計價,並且在今年7月21日賣出人民幣,光是匯兌收益就能夠讓投資人什麼事都沒做,就平白賺上3成2的獲利;單單就算2011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全年升幅就有5.1%。

看到人民幣資產「躺著就可以賺」的優勢,國內、外金融機構也就更積極地「摩拳擦掌」,準備趁著金管會即將開放相關業務之便,搶佔人民幣投資商品的商機。

然而,決定投資某項資產的重要關鍵,一是投資商品或工具本身價格的上漲,另一個則可能是來自於匯兌上的收益。但不管是匯率升貶或整體市場的投資前景,都與該國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只不過,近來關於中國大陸經濟風險的負面消息還真不少。例如中國國家統計局13日公布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為 7.6%,創下自 2009 年以來增速最慢記錄。

儘管這數字比美國2%的經濟成長率看起來好看得多,但由於過去30年間,中國大陸每年經濟成長一直都維持在10%左右,只有7%的表現顯然是陷入疲軟的徵兆。

也因此在7月下旬,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連續4次接近「跌停」下限之後,人民幣階段性貶值預期隱現。尤其是從7月20日開始,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開始大幅波動,這是今年4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將匯率波動幅度擴大到1%後,首次出現如此現象。在其後的連續4個交易日中,即期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最大波幅,都接近這一個數字。

7月30日大陸《信息時報》引用市場分析認為,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深入和購買力平價發生變化,人民幣匯率走勢中期進入迂回區,未來將呈現階段性波動。考慮到下半年及2013年全球投資市場仍面臨歐債危機、地緣風險等諸多不確定因素,資金風險偏好降低將會使階段性貶值成為常態。

根據7月29日《旺報》引述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的估算,每月有超過200億美元資金從大陸流到國外。張明預計2011年第4季至2012年第2季,累計資本流出達1828億美元,月均流出203億美元,與2008年第4季到2009年第1季月均流出的141億美元相比,這段期間的資本外流嚴重程度,已經超過美國次貸危機高峰期。

可以這麼說,經歷了7年的升值「長跑」,人民幣在2012年來到一個歷史性的關口。根據《信息時報》的報導,特別是與5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創下的年度新高6.267相比,6、7兩個月人民幣貶值幅度,都分別超過了1.2%。這也代表了:當一切狀況不變之下,投資人單單在一個月內,就「憑空」減少了1.2%的獲利,影響不可謂不大。

當然,在一片「唱衰」或「唱貶」的分析聲中,仍有市場人士堅信:為了進一步能夠撐起好看的經濟成長率,中國大陸勢必要靠進一步的刺激內需消費來達成。為了降低進口成本,只有「拉高人民幣匯價」一途。並且在另一波升值循環來臨之前,弱勢人民幣也有助於刺激出口。

只不過從歐債危機以來,投資人都應該學得這樣的教訓:「經濟實力」與「債信高低」向來就是匯價與投資前景最堅實的基礎。雖然擴大投資的方式是為推動經濟增長最直接、見效最快的手段,但也有大陸學者擔憂,無法遏制且無法轉為實際消費動力的投資衝動,更有可能引發地方巨大的債務風險,為人民幣匯價埋下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並有可能引發新一波的貶值熱潮。

因此,如果不是長期在大陸做生意,有高度人民幣需求的個人或企業,就算國內金管會大幅放寬相關管制,國內金融機構大力促銷及推廣人民幣投資理財商品的優勢,民眾在正式「下手」前,還是多思考一下吧!

更何況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大陸的「人口紅利」只剩下短短2、3年的好光景。當經濟成長趨緩,再加上大筆資金持續外逃之下,人民幣能夠長期維持強勢(升值)的可能性實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