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醫療險該如何買?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理財會客室

http://money.udn.com/m_forum/storypage.jsp?f_MAIN_ID=61&f_SUB_ID=4081&f_ART_ID=238012


醫療險該如何買?
2011/05/30 天助自助者,若在自己有能力時,透過醫療險轉嫁『因病而貧』的風險,當意外或疾病來襲,自己即可安穩度過危機…
「有了全民健康保險,為何還要買醫療險?」這是許多人在被推銷商業醫療險的疑惑。
健保真的令人失望嗎?消基會保險委員會委員、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林麗銖指出,民眾本來就不應該對政府保險期望太大:「它本來給的只是基本的保障。」

「二代健保,全民更好」,政府大力推薦二代健保,醫療險是否可以就不用買?或是可以降低醫療險的保障額度?

「二代健保」是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正條例俗稱,有別於民國84年首度開辦的全民健保制度。是政府邀集多位專家數年研擬,為解決健保問題與財務狀況,提升醫療 品質與效率,擴大保費徵收基礎,符合社會公平原則,故立法實施的新版全民健保制度健保法案(俗稱二代健保),本法案於100.1.4立法院三讀通過,預計 101年實施。

雖然這陣子的爭議大都是屬保費繳交多寡方面,尤其對於非固定薪資者及公司老闆;但對於普羅大眾的鉅大影響,卻是住院診斷關聯群(DRGs)支付的變革。

DRGs 支付制度和先前論量計酬制度最大的差別,後者是依據醫院的服務量給予報酬,通常是報多少給付多少;前者則是根據臨床醫學的治療現況,把住院病患的診斷、手術或處置、年齡、性別等,及出院狀況等條件,將病患分為不同的群組,給予定額給付。

這變革也確實讓已買醫療險的人,得重新檢視原來保障計劃;而未買醫療險的人,亦需好好考慮自身的需求,是否需要或需要何種保險規劃。




上表之說明有些看似矛盾(例,住院日額給付額度要減少或增加?),但實務上,一個人生病還真半點不由人,因為不同病因、不同醫院可能就有不同結果,如何是好?

首先溯本清源,先了解人們為何買保險?因為人的一生中面臨兩項不確定的事,使他或他的家人面臨經濟危機:

1.死亡無法預知:如果在退休前死亡,依靠他而生活的家人,可能馬上陷入生活困境;如果退休後活得很久,他的積蓄或退休金可能不敷漫長生活所需。

2.健康情況無法預知:生病與意外傷害非人所能預知。一旦健康受損,除了喪失工作收入外,也可能支出龐大醫療費用。

保險雖然無法幫助人們避開病與死,但是卻可以減輕這兩項事件所帶來的財務衝擊。

健保雖然為國人提供非常好的基本醫療保障,但仍有四大風險缺口得靠自己補足:

1.病房費差額:有時是健保房不足、有時是要提升住院品質。(各大醫院升等病房應補之差額請參考下表)




2.高貴藥材、新型醫材不給付,或自費負擔較重。

3.收入中斷。

4.看護費用。

因此有買醫療險的人,除有能力住較好的病房,不須籌措病房差額的費用外,在醫療方面,還有許多健保不給付或須自費負擔的項目,例如:指定醫師費、特殊用 藥、醫材、看護費等可由商業醫療險來給付。至於非醫療方面,例如因生病無法工作的損失,健保也未給付,此類損失亦可由保險來補足。

但醫療險種類那麼多,有必要全買嗎?當然必須衡量自身情況而購買。依保險的類型與費用,建議規劃順序如下:

1.適當提高住院日額:支付病房費差額、看護費用與收入中斷之補償費用。

2.提高實支實付醫療:支付住院醫療及高貴藥品、新型醫材等自付額,降低自費負擔。

3.加購手術醫療險:支付住院及門診手術之龐大費用。

4.增加重大疾病與癌症保障:增加一次性給付的醫療險額度,提高治療品質,應付龐大醫療支出,避免生活陷入困境。

5.善用儲蓄還本與投資理財商品:提高退休與生活風險準備金。

曾聽聞聖嚴法師過去因憫念『因病而貧』的眾生,籌措經費而興建慈濟醫院。但天助自助者,若在自己有能力時,透過醫療險轉嫁『因病而貧』的風險,當意外或疾病來襲,自己即可安穩度過危機,不為他人與自己帶來麻煩,或許也是一項義舉或善舉吧。 

買保險要注意數字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理財會客室
http://money.udn.com/m_forum/storypage.jsp?f_ART_ID=232098


買保險要注意數字
2011/03/15 對於買保險的人而言,數字即是重要無比,因為忽略了這些數字,權益有可能隨時受損,不可不慎…
一般人喜歡說:「數字會說話」。事實上數字不僅會說話,其所包含的意義更值得重視。對於買保險的人而言,數字即是重要無比,因為忽略了這些數字,權益有可能隨時受損,不可不慎。
因為人壽保險就是賣2個數字的商品:1.時間;2.金錢。

1.如果你「沒有時間」,保險就給付大量的錢
2.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保險就連本帶利還你的錢

所謂「沒有時間」指的是「活得太短」。當一個人再不能為他的家人賺取生活費用、教育費用、醫療費用、娛樂費用等,保險會支付一大筆錢給他的家人,如同支付了他往後「工作若干年」的收入。

所謂「有足夠的時間」指的是「活得太長」。一個人退休後將度過漫長的歲月,可能活超過80歲,乃至100歲;而這令人稱慕的長壽,可是需要大量的金錢支付 生活所需呀。而保險會因為他在年輕時日積月累地繳交20年或30年的保險費,而當退休時,可以一次性(或逐年或逐月)領回養老金,因此可心情愉悅地頤養天 年,甚至是悠哉的環遊全世界。

然而在這2個數字之中,尚有更多的數字必須去注意,因為其對於要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都是非常重要,所以應該瞭解這些數字,以便更好地做好保險規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午夜24時:保險是一項合約,有些合約是自簽訂後開始生效;但保險則是在要保書簽字後且繳付保險費後之當日午夜24時方開始生效。因此有些人認為,只要簽了要保書,保險就開始生效,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

2.10天:對於10天的規定,主要有兩項權益與其相關:

a.契約撤銷權:要保人於保單送達的翌日起算10日內,得以書面檢同保單親自或掛號郵寄,向保險公司撤銷保險契約。保險公司在收到後,無息退還保費,保險合約自始無效。

b.保險法第56條規定,變更保險契約或恢復停止效力之保險契約時,保險人(即保險公司)於接到通知後十日內不為拒絕者,視為承諾。

3.15天:保險法第34條規定:保險人應於要保人或被保險人交齊證明檔後,於約定期限內給付賠償金額。無約定期限者,應於接到通知後十五日內給付之。保險人因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致未在前項規定期限內為給付者,應給付遲延利息年利一分。

4.30天:對於30天的規定,主要有四項權益與其相關:

a.購買醫療險後,若是因「疾病」而產生的醫療費用得以理賠,但這「疾病」是指被保險人在合約生效日(或復效日)起,持續有效30天以後才發生之疾病。因 此若是此日之前的疾病(例既往症),則不在理賠範圍內。(說明:有些保險公司的防癌險或重大疾病險之等待期是60日或90日,因此請先去翻閱保單條款,以 保單註記為準)

b.保險法第64條規定,保險合約成立後,要保人得以解除合約,但保險人(即保險公司)則不行,但若是要保人故意隱匿,或因過失遺漏,或為不實之說明,足 以變更或減少保險人對於危險之估計者,保險人得解除契約。只是此項解除契約權,自保險人知有解除之原因後,經過一個月不行使而消滅。

c.退還保單價值準備金:要保人繳費累積達有保單價值準備金而終止契約時,保險公司應於接到通知後一個月內償付解約金。逾期保險公司應加計利息給付,其利息按年利率一分計算。

d. 保險法第116條規定,人壽保險之保險費到期未交付者,除契約另有訂定外,經催告到達後屆三十日仍不交付時,保險契約之效力停止。因此若有意願要延續保險合約者,務必要在催告後30天內繳齊保險費,視同保險合約持續有效。

5.180天:一般人在購買意外險後,總認為在發生意外後,所導致的意外傷害、殘廢或身故都可理賠。但根據保單條款卻不然,因為根據保單條 款記載說明,自意外傷害事故發生之日起180天以內所產生之意外傷害醫療、殘廢或身故才會理賠。(不過,目前有些保險公司有放寬規定,即若是超過180天 才產生之意外傷害醫療、殘廢或身故,若可證明與該次意外具有因果關係,則不受180天之限制)

6.2年:對於2年的規定,主要有五項權益與其相關:

a.保險法第64條規定:訂立契約時,要保人對於保險人之書面詢問,應據實說明。要保人故意隱匿,或因過失遺漏,或為不實之說明,足以變更或減少保險人對 於危險之估計者,保險人得解除契約;其危險發生後亦同。但要保人證明危險之發生未基於其說明或未說明之事實時,不在此限。前項解除契約權,自保險人知有解 除之原因後,經過一個月不行使而消滅;或契約訂立後經過二年,即有可以解除之原因,亦不得解除契約。因此投保2年後,無論任何原因,保險公司都不能解除合 約。

b.保險法第65條規定:由保險契約所生之權利,自得為請求之日起,經過二年不行使而消滅。因此事故發生後,務必要在2年內申請理賠,否則保險費就白繳交了。(此與民法之請求權時效相同)

c.復效期限:一般保險若因故停止效力後,要保人得在停效日起2年內,申請復效。但有個特別規定,即保險期間屆滿後即不得申請復效。因此若先前因故而暫停 繳交保險費導致停效的保單,若想復效,則需把握2年的黃金復效期。不過有些保險在申請復效時,保險公司可能會要求體檢(或只要求填寫健康告知書)外,亦會 要求其補足保單價值準備金。

d.自殺除外責任:被保險人故意自殺或自成殘廢,原則上是不予理賠。但自契約訂立或復效之日起二年後故意自殺致死者,保險公司仍負給付「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險金之責任。

e.訴訟時效:倘若遇到保險糾紛而需訴訟,在保險法中並未明訂訴訟期限,因此引用民法之請求規定,其期限為2年內應提出,否則無效。
保險是一門精算的科學,其根據一定期限的保障與承保範圍,計算出投保人應繳的保險費。因此投保人除了在定期繳交保險費外,亦要注意上述重要的保險數字,莫讓自己合法權益受損才是真正投保之道。 

勞保年金》搞懂勞保 多領百萬不是夢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
http://money.udn.com/mag/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331&f_SUB_ID=3783&f_ART_ID=146118

【經濟日報╱記者 郭玫君】

勞保年金即將施行,日前老年給付金額臨櫃試算功能啟用,行政院長劉兆玄(中)與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右)還特別到勞保局為現場勞工進行試算。 (本報系資料庫)
國民年金、勞保年金即將施行,台灣進入全民納保時代,退休金可以按月領。勞保、國保如何銜接?怎樣保最划算?你會計算一次金和年金的差異嗎?本報今起推出一系列專題,教你輕鬆搞懂勞保與國保,讓你選對年金,多賺進百萬元退休金。

勞保年金制度上路,讓施行半個多世紀的勞保制度出現大變動,除了勞保保費將逐年調高,影響最大的勞保老年給付也將改為「年金」發給,相較於過去「一次請領」,未來這些給付都能按月領取,讓勞工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勞保三種年金 擇一發放

搭配10月1日即將上路的國民年金,讓沒有納入勞保、公保等的國民,即使沒有工作,也能透過國保,保障老年生活。面對勞保和國保的各項規定與條文,為了協 助讀者解讀,本系列將依勞保年金新舊制比較、給付;國民年金的保費與給付;國保與勞保的銜接與優缺點等,撰寫一系列專題,讀者若有疑問,也可透過專用電子 郵件信箱tax@udngroup.com提問,本報整理後將請專家回答刊出。
在新制上路後,民眾面對眾多排列組合的選擇,要做對選擇,成功為自己退休金加碼,就必須先對「勞保年金」制度有概念,了解此新制上路後對自己權益的影響,又可領取的項目和原來的勞保制度有何不同。
勞保新制上路後,原來的老年給付、殘廢給付、遺屬給付都會改為「老年年金」、「遺屬年金」及「失能年金」,因此談到勞保年金,包含的就是上述三種年金給付,但是三種年金給付只能擇一發給。

提前五年請領 減發20%

所謂「老年年金給付」,就是一般的退休金概念,請領條件是年滿60歲,投保年資達15年以上者,依照兩種方式擇優發給:1.月投保薪資×0.775%+3,000元;2.月投保薪資×1.55%×年資。
此項給付同時設計有「展延年金」和「減額年金」。展延年金是指,已達請領資格而延後請領者,每延後一年多增加給付金額4%,最多增給20%;減額年金則是年資已經滿15年,但未達請領年齡者,可以提前五年開始請領,每提前一年給付金額減少4%,最多減給20% 。
假設老陳在60歲退休,保險年資35年又5個多月,平均月投保薪資32,000元,因此他可月領 32,000×1.55%×(35+6/12)=17,608元。如果老陳選擇繼續工作延到63歲才退休,他的保險年資是38年又3個多月,則他每月可領 32,000×1.55%×(38+4/12)×(1+4%×3)=21,293元。
所謂「失能年金給付」,是指勞工遭遇傷病事故經醫院診斷為永久失能,或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所定的身心障礙者,經評估為終身無工作能力者。
過去殘廢給付會依照殘廢等級領1至40個月投保薪資,但新制上路後,改成按月給付,以月投保薪資×1.55%×保險年資計算,如果不足4,000元,會依最低保障4,000元發給;如果失能程度未達終身不能從事工作者,就跟現制一樣發給一次金。

遺屬年金給付 分成兩種

假設張小姐經評估為終身無工作能力,她的保險年資20年又6個月多,平均月投保薪資32,000元,則她每月可領到32,000×1.55%×(20+7/12)=10,208元。
而「遺屬年金給付」可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勞工在加保期間死亡,一是在領取年金給付期間死亡。第一種情況,過去的遺屬給付,乃依年資領10至30個月投保薪資;新制則是按月發給,以平均月投保薪資×1.55%×年資計算,最低保障3,000 元。
假設老李在加保期間死亡,他的保險年資是25年又3個多月,平均投保薪資是32,000元,則他的遺屬可月領32,000×1.55%×(25+4/12)=12,564元。但如果老李是在領取老年給付期間死亡,他的遺屬可領取其老年年金的50%。

世界陰莖尺寸地圖 台灣男好短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健康醫學版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08984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世界陰莖尺寸地圖 圖/擷取自TargetMap網站
網路上最近流傳一幅陰莖平均尺寸世界地圖,以色塊標示出世界115國的男性陰莖尺寸,其中以非洲和中南美洲的「表現」最佳,剛果平均達17.93公分居世界之冠,至於亞洲則都小於11.7公分,台灣男性平均長度為10.78公分,倒數第五,而南韓9.66公分敬陪末座。
據了解,這個地圖是網友繪製,並在部分數據後註明研究數據的資料來源。地圖顯示115的國家中,陰莖長度排行前三名的國家依序為剛果、厄瓜多以及迦納;而 亞洲男性的平均長度普遍短於其他國家,香港以11.19公分排行105名,日本與中國大陸緊追在後,台灣則以10.78公分位居第110名。
國內泌尿科醫師對數據來源有所質疑,因為圖中的數據與國內研究結果有所出入,而且過去也缺少陰莖長度的全球性研究調查,醫師建議此圖參考即可,不用太認真看待。    

早鳥本小小…別「塑」危「雞」感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健康醫學版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22953


【元氣周報/譚興】

「我家兒子的小雞雞會不會太小?」黑心塑化劑事件延燒,全國醫院開立特別門診嚴陣以待,孩子的「小弟弟」長度,成為全台家長最關心的話題。

孩子,我擔心你的「小」鳥…

偏偏最近有個研究發表,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於2001至2002年進行的調查,台灣男嬰出生時,陰莖平均長度2.9公分,5歲約5公分,各階段都比 西方白種人短0.5到0.7公分。雖然研究團隊強調,我們和高頭大馬的白種人有種族差異,但憂心孩子未來性福的家長看到報導,心中更加充危「雞」感。

「長短」之於男人,重要性不下體重或罩杯之於女人。「短」這個字,不論有無塑化劑汙染,男士們可能都不想聽到,尤其不想和自己的小弟弟連在一起。未發育的 孩子雖然還不懂,父母可不能不擔心。雖然不少家長用「小鳥」來稱呼孩子的生殖器,但心裡多半希望,孩子的「鳥」還是不宜太小比較好。

爸媽,免驚青春期的長度

不過,大多數憂心的父母,可能操都之過急了。馬偕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丁瑋信指出,男性發育從青春期開始,平均是11歲,在9至13歲之間都屬正常範 圍。男性性徵發育,最早是睪丸變大,接下來陰莖變大、長出陰毛等。換句話說,在14歲以前,陰莖「長進」不多,男孩陰莖一直持續呈現「小鳥」狀態。

丁瑋信說,新生命來到人間,醫師第一次為寶寶檢查身體時,就會觀察幼兒生殖器,包括陰莖發育狀況,有無隱睪症等。我國新生兒出生時,陰莖平均長度約3公 分,如果孩子的陰莖非常短小,丁瑋信形容:「有的幾乎快要找不到」,這時要懷疑可能是染色體異常或腦下垂體異常等問題,才需要進一步檢查,給予治療。

鳥長不長 和性功能無直接相關

到底,台灣男嬰陰莖比西方人短,和塑化劑汙染有沒有關係?專家指出,不當添加塑化劑可能造成幼兒性早熟、男性女乳等,但不確定與陰莖長度有關。

中國醫大附醫的研究團隊則打算繼續測量新生兒的「小雞雞」長度,期盼經過這次事件,讓黑心塑化劑在我們生活中絕跡後,得出新數據,再與西方寶寶一較長短。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最近全台不少爸媽都拿起尺,開始測量孩子的小雞雞尺寸,但除非有內分泌疾病,一般來說,陰莖長度其實和性功能或生育能力,並沒有直接相 關。這句話大人可能聽過很多次,事實上,用在小孩身上也一樣,基本上,可說全體男性適用。更何況陰莖真正「使用」時,還得看「膨脹係數」。

勃起長度 有7公分就夠了

陰莖勃起前後尺寸不同,三總曾以新兵和實習醫師為對象,做過研究,男性未勃起時,陰莖長度約5.3到6公分,勃起後可達11.2至13.1公分以上,平均 體積則變大1.8至2倍。如此看來,家長真的不用太過擔心,研究顯示,若5歲孩子的陰莖就有5公分,距離成人,其實並不太遠。

另外,很多人可能聽過,陰莖勃起只有超過7公分就夠了。為什麼?因為女性陰道的平均長度是7公分,所以,陰莖勃起後平均長度超過11公分的台灣男性,實在不用擔心長短問題減損雄風。

擔心小弟弟不夠長,可能是東方人遺傳自遠古基因裡的恐懼,但小朋友進入青春期才發育,爸媽不要太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