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林美步道講古 寡婦馬的秘密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休閒旅遊版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44366

礁溪/林美步道講古 寡婦馬的秘密                                                                                      2011/10/12

【聯合報/記者王燕華/報導;林美石磐步道達人/游棠海】


早年伐木工人用一根根圓木鋪成「木馬道」,用來搬運林木。(記者曾學仁、王燕華/攝影)

進林美石磐步道約300公尺,會看見路邊有個堆滿圓木的木馬道,它有個帶些傷感的別名─「寡婦馬」。

早年伐木時期,因為山上路況不好,載運機具又少,伐木工人用一根根的圓木鋪成「木馬道」,抹上黑油潤滑,就可省力用木馬把木材拖下山,孔武有力的壯漢一次最多可以拖到八千公斤。

木馬道為何又稱寡婦馬呢?據說以前伐木工人娶了老婆,常會帶上山幫忙運材,夫妻倆一起工作,丈夫使勁在前面拖,妻子在後面用力推,但是木馬沒有煞車,若要減速,只能用肉身來擋,稍一不慎,可能連人帶木材一起滾落山谷,在前方的丈夫被幾千斤的木材一壓,就算不死大概也去了半條命,才會有這樣的說法。


林美步道路線平緩,相當好走。(記者曾學仁、王燕華/攝影)


走入林美步道,可以盡情的做「森」呼吸。(記者曾學仁、王燕華/攝影)


步道路線圖,有清楚的解說。(記者曾學仁、王燕華/攝影)


林美步道入口處。(記者曾學仁、王燕華/攝影)


林美石磐步道 紙上走一回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44365

礁溪/林美石磐步道 紙上走一回                                                                                        2011/10/12

【聯合報/記者王燕華/報導;林美石磐步道達人/游棠海】


(圖/曾學仁、王燕華)

步道由來/林美石磐步道沿著得子口溪的溪谷而建,由於河川侵蝕,在步道沿線形成大小瀑布群,其中最高的瀑布為十多公尺的石磐瀑布。石磐瀑布的上方有一塊堅硬的四稜砂岩,大石如盤,因此得名。

路線資訊/林美石磐步道長約1700公尺,呈O型環狀,右去左回,去程及回程各約800多公尺,除了途中一段長100公尺,落差約4層樓的木棧階梯外,其餘多半是蘭陽溪碎石鋪成,或自然土石路面的緩坡。

自然景觀/多雨的氣候使溪谷植物生態豐富,沿線是豐富的低海拔森林生態系,蕨類隨處可見,筆筒樹筆直伸向天際,濃密的楓香林也在步道兩旁昂然挺立;靜心傾聽,可聽見密林間傳來鳥鳴聲,還可以看到台灣獮猴穿梭林間輕巧覓食。


【聯合報】






林美道 水圳路 沿溪探訪石磐瀑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休閒旅遊版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44367
宜蘭礁溪/林美道 水圳路 沿溪探訪石磐瀑




2011/10/12

【聯合報/記者王燕華/報導;林美石磐步道達人/游棠海】
林美是礁溪庄最晚開發的地方,原本是台語發音的「林尾」,光復之後才改叫林美,石磐則是來自瀑布上方的大石頭,所以叫石磐瀑布。


(記者曾學仁、王燕華/攝影)

逆時針步道 上山下山都容易
林美石磐步道短短的,屬環狀路線,當初會選擇右去左回的逆時針方向,其實有原因。俗語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但林美石磐步道卻要讓民眾上山容易,下山也容易。用逆時針方向走,除了一段落差10公尺的好漢坡,其他路段走來超級輕鬆,很多遊客走出步道,根本還沒流汗,張大嘴巴驚訝地說「啊,走完啦!」都覺得意猶未盡。

進入管制站時,社區的管理人員會發給大家一張入園證,這是因為遊客太多,為了保護環境,才限制最多只能有350人在園區內活動,「出來一個,才能再進去一個」。

曾是水圳路 溪畔可見遺址

石磐瀑布每逢汛期,龐大水量傾洩而下,聲勢驚人。(記者曾學仁、王燕華/攝影)

從步道入口出發,大概走300公尺,路的右邊會看到一小段木馬道,這是以前伐木工人用人力運送木材的工具,讓遊客一窺早年的生活風貌,也可以體驗一下。

再往前走一段路,就看見溪谷了,兩邊的植物愈來愈茂密,在溪畔可以看到一些水圳的遺址。

林美石磐步道的前身是舊的水圳路。在日據以前,台北三峽的人到這裡開墾,現在步道入口旁的礁溪高爾夫球場,原本是幾十公頃的梯田,為了灌溉,用石塊堆出水圳路,把石磐瀑布的水引導到下方梯田。

不過民國59年,這片梯田被財團徵收,田地也跟著荒廢了,直到93年社區提出整建計畫,恢復舊有景觀,現在還看得到取水口。

逢六月汛期 石磐瀑布奔騰
沿著溪流走過水圳渠道,一會兒就看見陡峭的木梯,這就是我們說的「好漢坡」,別被長長的木梯嚇到了,其實也才100公尺長,而且木梯分成兩段,中間還有一處觀景台,讓大家休息一下,俯瞰溪谷的好風光。

爬上了好漢坡,接下來就很輕鬆,沒多久就可以抵達石磐瀑布,每年六月進入汛期後,大水從十幾公尺直瀉而下,聲勢驚人。紛飛的水花結合森林的芬多精,每立方公分有高達10萬個陰離子,在觀瀑平台上見大水有如奔騰的白鍊,真是一種享受。

過了瀑布,步道也走了一半,接著是一塊四稜砂岩,也是「石磐」瀑布命名的由來。再往前走就是緩步下坡,經過筆筒樹林、楓香林,最後穿過一片竹林,就回到了登山口,這樣走一趟下來,1個小時很足夠了。


步道短短的,屬於環狀路線。(記者曾學仁、王燕華/攝影)


沿路上風景優美,植物生態豐富。(記者曾學仁、王燕華/攝影)


陡峭的木梯直直往上,人稱「好漢坡」。(記者曾學仁、王燕華/攝影)

編按:先前因颱風影響,林美石磐步道預計100/12/5前暫停對外開放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休閒旅遊版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50067

桃園/福源山步道 眺覽台北山水之勝                                                                        ‧Tony 2012/04/14

全長2.2公里的福源山步道,沿途栽種杜鵑、鳳仙、波斯菊、太陽花等十數種花卉,也種植油桐、山櫻花等樹木供遊客觀賞。步道終點為鶯歌鎮著名的「千年大榕樹」,並設有觀景台,可以眺覽林口台地、台北盆地的景色。
【文、圖/Tony提供;日期:2012.3.2(寫於2012.3.20)】




福源山步道

福源山步道位於桃園龜山鄉福源村,早年曾是兔仔坑通往鶯歌的一條山路捷徑。產業道路開通後,舊路荒廢一甲子,後來在福源村村長協商地主同意後,村民共同努力整路,歷經三年時間,終於完成這條步道。

全長2.2公里的福源山步道,沿途栽種杜鵑、鳳仙、波斯菊、太陽花等十數種花卉,也種植油桐、山櫻花等樹木供遊客觀賞。步道終點為鶯歌鎮著名的「千年大榕樹」,並設有觀景台,可以眺覽林口台地、台北盆地的景色。

福源山步道的登山口位於龜山湖山街88巷內,過大丘田橋後,繞一小段山邊道路,即抵達登山口前的停車場。大丘田橋旁也有河濱步道可以直接通往登山口。橋旁路邊有空位可以停車,所以我就從大丘田橋出發。

沿著河岸步行約二、三分鐘,即來到登山口停車場,續走一小段柏油路,即抵達正式的登山口。先是一小段石階路,沿著檳榔園的外圍,上坡經過一間廢棄的農寮後,抵達上方的竹林,石階路至此消失,接著是寬約二米的土路。步道設有鐵欄路障,以防民眾騎著越野機車進入,由此可見福源山步道的路況相當良好。

筆直的土路沿著竹林旁,緩緩上行,沿途鋪設了木板土階以利人行,路徑保持自然原味,林幽徑雅,景致怡人。這個季節,杜鵑花正綻放嬌美,花朵紅白粉紫爭艷。


步道途中,俯瞰山腳下的兔仔坑地區

穿出林中,爬至高處,陸續經過兩座鐵架涼亭,走於開闊的山嶺之上,視野漸開展,但見前方山巒橫亙,這整個山區涵蓋了龜山、鶯歌、樹林地區,山巒連成一氣,山峰無數。

彎過一處小丘,來到另一處林間開闊處,左側下方的坑谷有大片谷地,正在整地中,附近的聚落就是兔仔坑(兔子坑)了。

兔仔坑的地名頗為特殊,令人心生好奇。或說起源於早期此地坑谷有許多野兔;或說日治初期本地開採煤坑,閩南語音的「炭仔坑」,音似「兔仔坑」,因而得名;或說因此地坑谷地形隱密,早期有土匪出沒,而被稱為「土匪坑」,「土」與「兔」音近,因土匪坑地名不雅,所以改稱「兔仔坑」。何者為是?由於時間久遠,地方耆老亦不敢確定,所以有三種說法。

查1904年的《臺灣堡圖》,此地已設有兔仔坑庄,而清朝同治年間的《淡水廳志》(1871)記載,桃澗堡設有二十九莊,其中並無兔仔坑庄,則兔仔坑庄可能設於晚清的台北府時代或日治初期,則或許與當時本地開始開採煤礦有關。

不過當時台灣很多地方都開採煤礦,何以獨獨此地產生「兔仔坑」的地名?土匪坑的說法亦然。早期台灣「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何處沒有「土匪坑」?又為何獨有此地的土匪坑產生「兔仔坑」的地名?

台灣的地名以動物命名極為普遍,或取地貌形似(如獅山、虎寮、象鼻),或者當地真的有此動物(如鹿窟、鹿寮),但以兔子為名的地名則極為罕見。這裡有可能是曾經坑谷多野兔而得名嗎?我也感到懷疑。

用「兔仔坑」搜尋清代台灣文獻的數位資料庫,確實找到了「兔仔坑」的地名,出現於乾隆53年(1788)的官方屯租奏議,只是未確切指明座落於何處。但也由此可見,十八世紀的台灣已有「兔仔坑」的地名,則此地坑谷曾有野兔蹦跳的情景,也並非不可能。


4號涼亭上方的觀景點

由此續行,經過一小段上坡的木板土階,右側有片小竹林,竹林下有一稜角分明的小石塊,似為人工砌造,引起了我的注意。

趨近俯身檢視,石塊背對步道的另一側竟然有草書刻字,似為「后」字。附近卻無任何墳墓,石塊可能是消失古墓的殘跡,可做為古道的證據之一。

接著就來到木造的2號涼亭,是一處主要的休憩區,闢地為花園,有栽種不少各式花木,不少遊客在這裡休憩。續往上行,便是主要的爬升段,有上坡土路,也有木板土階,爬至更高的山稜,地勢愈高,展望愈佳,沿途分別經過3號、4號木亭。

4號木亭後方有突出的岩石,是展望佳的觀景點。立於岩上,可以眺覽龜山風光,附近的龜山、樹林交界的大棟山也在視野範圍內。這裡的岩石被民眾鑿成數個小石池,栽種蓮花,成為山中一小景。

續行仍為寬大的土路,緩緩爬向福源山。途中路旁有一塊造形奇特的岩石立於道旁,似人有頭頸,為天然風化或海蝕形成的奇岩。附近有右岔路通往大湖山。續行約二、三分鐘,右側有小徑通往路旁樹林內的小丘,就是福源山了。


鶯歌1號大榕樹(大樹公)

福源山,海拔320公尺,無基石,山名的由來,應是因為山腳下的福源村了。

福源村原屬兔坑村,因人口漸多,而於民國87年(1998)獨立設村。只是不知先有福源山,所以成為村名,或是新設福源村後,才以村名此為山名?

過福源山後,變成下坡路,來到一小鞍部,與一條橫向的山徑交叉,左往石雲寺及兔仔坑,右往圳仔坑頭及中坑聚落,這條山徑是昔日兩地山區之間的越嶺古道。續行不遠,路旁立有「8大百年老榕巡禮淨山活動」的標誌。

前方出現一條右岔路小徑,從小徑爬上一座小山頭,山頭有一棵老榕樹,為6號大榕樹,樹齡約110年,外觀並不突出,像是幾棵細瘦的榕樹靠攏叢聚,並無壯碩的樹幹。樹前有小空地,有石塊可坐,前可眺覽附近山景。樹上貼有標誌,稱這座小山頭為「圳頭山」。

續行即接回主步道,前行六、七分鐘,遇岔路,取右行,隨即抵達福源山步道的終點的1號大榕樹。這棵老榕樹就是當地俗稱的「千年大榕樹」,又稱「大樹公」。

大樹公比剛才的6號榕樹規模大得許多,樹幹恣逞,左右橫生達十幾公尺,如伸張的鷹爪。老榕樹不似一般榕樹端正挺立,而像似風切樹,樹幹橫斜生長,又或許是老樹高齡,不堪風摧雨打,因此樹幹灣曲如老人佝僂模樣。


福源山步道終點的觀景平台

大樹公的樹下供奉一座小土地公廟,而所謂的「千年大榕樹」,「千年」應只是形容詞,就如同「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太湖浪高一千尺」,文人渲染用語而已。現在已立解說牌,1號大榕樹樹齡推估約300年。

福源山步道的終點接石灰坑山產業道路,另有山徑可登望湖山,續往石炭坑山、大棟山。路旁設有一座觀景平台,此地視野遼闊,展望絕佳,可惜遇天氣灰濛,台北盆地一片朦朧而已。

平台旁有步道通往鶯歌忠義宮,途中可銜接牛灶坑山、鶯歌石步道,通往鶯歌老街。這裡立有一塊鶯歌登山地圖,列出這片山區的登山步道,並予命名,總計24條步道。8棵百年老榕就分散在這片山區內,但並沒有特別標示位置。 1號大榕樹應是其中最大的一棵,也最容易親近,從鶯歌或龜山開車上山,都可以到達這裡。

福源山步道,海拔落差約240公尺,還算平緩,而路況佳,又能保有自然樸質的山林環境。 2.2公里,快則一個小時,慢則七、八十分鐘就可以走完。一路緩緩上爬,沿途有涼亭可休息,終點有百年大榕及觀景平台可眺覽台北山水之勝,可稱得上是一條優質怡人的登山步道。

詳細旅行地圖

五分仔小火車 體驗羅東百年林業史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休閒旅遊版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50235

宜蘭/五分仔小火車 體驗羅東百年林業史                                                          ‧欣傳媒 2012/04/17

原本應該在山林間奔馳,與阿里山相同軌距的小火車,怎麼來到了平地?原來這是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內的陳列設施,也是日據時期的運送木材的森鐵火車,只見園區內小朋友讓木頭溜滑梯從木滑道滑下,或是吃力拉著木馬道,體驗拖運木材的特殊經驗,多元主題課程相當有趣。

【欣傳媒/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

一棟棟近百年的日式老房子、辦公廰舍,形成古樸的歷史紋理,如今成為見證戀情的婚紗攝影聖地。(記者蕭介雲攝)


原本應該在山林間奔馳,與阿里山相同軌距的小火車,怎麼來到了平地?原來這是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內的陳列設施,也是日據時期的運送木材的森鐵火車,只見園區內小朋友讓木頭溜滑梯從木滑道滑下,或是吃力拉著木馬道,體驗拖運木材的特殊經驗,多元主題課程相當有趣。

炎熱天氣伴著微風輕拂,從1923年森林鐵路開通後,從太平山土地蜿蜒到羅東,竹林是第10個也是終點車站,一旁一棟棟近百年的日式老房子、辦公廰舍,形成古樸的歷史紋理,如今,成了重要文化地景,以及見證戀情的婚紗攝影聖地。

羅東林場是台灣過去的三大林場之一,全盛時期曾有200多家的鋸木工廠,並有大批的嘉義人來此經營林業,面積16公頃的園區傳承百年歷史的太平山林業脈絡,每年更吸引66萬的遊客來此參觀。

目前區內規劃有貯木池、森林鐵道、五分仔蒸汽火車頭(只有正常軌距的一半而得名)、環池步道、生態池木屑步道等設施,男女老少循著檜木清香,駐足在代表美好舊時光的火車頭前留影,漫步池畔,漂流木製成的工人模樣,彷彿正吃力大聲吆喝著,要把原木滾入貯木池中。

羅東自然教育中心特別結合林業文化、人文歷史、自然生態資源,規劃戶外教學(有快樂山上人等10種課程)、專業研習、主題活動、特別企劃等豐富又有趣的內容。

戶外教學的小朋友們,則開心的玩著木滑道,把木頭從高處,如同溜滑梯一樣的滑下來,或是用力拉著、推著縮小版的木馬道,開心體驗早期山上搬運木頭的方法。

幼稚園的小朋友則是隨著志工解說,在草地間尋寶,把枯枝和落葉,排成大樹形成,串串笑聲飛揚,更是親近大自然難得的機會。

在這裡除了可以與自然對話,園區內也開放森產館、森活館、森動館、生態竹屋、百年舊書攤、竹林車站等館,讓遊客更能深入認識過去的林業歷史與生活場景,不妨找找看,那裡印有代表上等木材的「四方無節」,或是生態池內,有那些可愛的小動物。

這塊園區在2010年被文建會評定為文化景觀潛力點,並在今年被宜蘭縣政府,依據文資法以「羅東林場」舊稱,指定登錄為文化景觀,以「新林業」姿態,吸引遊客到訪。

陶醉太平山/美到裸泳? 生態旅遊如仙境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休閒旅遊版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50236

陶醉太平山/美到裸泳? 生態旅遊如仙境                                                           ‧欣傳媒 2012/04/19

有那一家遊樂區會自動把住宿量,砍到只剩3成25?而且推掉業者溫泉旅館BOT提案,步道上不但不設垃圾筒,還會請遊客幫忙撿垃圾下山!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大力推動深度生態旅遊,四季景觀不同如置身世外桃源,現在連香港、大陸都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欣傳媒/記者蕭介雲/宜蘭報導】

雲霧獵獵而行,薄紗般纏繞林木,步道舖滿亮綠青苔,有如迷霧森林。(記者蕭介雲攝)

有那一家遊樂區會自動把住宿量,砍到只剩3成25?而且推掉業者溫泉旅館BOT提案,步道上不但不設垃圾筒,還會請遊客幫忙撿垃圾下山!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大力推動深度生態旅遊,四季景觀不同如置身世外桃源,現在連香港、大陸都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走進太平山莊,紫葉槭一身火紅迎賓,在餐廰或雲海咖啡館,坐擁層層疊疊翠綠山巒,或是雲海浩瀚滾滾飄動,或是午後雲霧圍城、夜間繁星與人對話,置身如此無敵景觀,如同「林」野仙蹤,來了,誰還想下山?晚上入住房間,是由民國26年,以檜木、樟木興建的木屋所整建,讓人在檜木高雅氣息中香甜入眠。

太平山在泰雅語的發音為「眠腦」,意思為「森林茂盛之處」,過去以生產檜木聞名,與阿里山、八仙山並列台灣三大林場,廣達1.6萬公頃,規劃有鳩之潭、太平山、茂興、翠峰湖等四大景觀區。

此外,翠峰湖屬於敏感生態區,不得接近破壞,但早期竟然有不少人違規在湖邊露營、烤肉,甚至還發生一對情侶在湖中裸泳事件,當被巡視人員發現和斥責詢問原因時,答案竟然是「因為太美了,忍不住就下去裸泳了。」而羅東處後來思考再三,以生態步道隔開人行動線後,違規情況才有所改善。

遊樂區往往全力拼業績、引進商業活動,但是林務局羅東處處長林鴻忠卻反其道而行,以「減法美學」,把原本可以提供800人的住宿量,銳減至260人,同時也進行動態總量管制。

只要遊園旅客達2800人時,園區就會透過公路電子看板、警廣放送即將客滿的訊息,當達到3000人上限時,則提供遊客前往周邊社區部落資訊,先行暫待園內遊客離開後再入園。

生態旅遊是一種顧及環境保育、維護地方住民福祉、強調生態保育的旅遊方式,而遊樂區內,並不引進其他商業活動,甚至有業者想在鳩之澤興建溫泉旅館,也被林鴻忠以當地颱風時有崩塌而婉拒。

羅東處也與社區部落、合法民宿、休閒農場、旅行社等業者進行策略聯盟,讓遊客在山下或部落消費,也輔導具生態旅遊潛力的社區,營造不同特色的「生態村」。

在這裡除了四大景觀區外,還有10條太平山步道,時而陽光灑下,時而雲霧獵獵而行,如薄紗般纏繞林木,亮綠青苔步道前,但聞空山人語響,芬多精、陰離子、鳩之澤溫泉「三響泡」,彷彿可以多活好幾年。

林鴻忠表示,這樣的深度生態旅遊,是結合社區林業、環境解說、生態旅遊、自然教育等計畫,以10年樹木的時間,推動而成與民眾對話的「新林業」。

定存利率雖低 可別全部捨棄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331&f_SUB_ID=3418&f_ART_ID=262484

部落客專欄╱定存利率雖低 可別全部捨棄


2012/04/22 11:09

【經濟日報/文/Buffettism】



現在的定存利率幾乎處於歷史低點,但是通膨卻逐漸加劇。如果簡單比較1年期定存利率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年增率,就會發現如果把錢存在銀行,購買力是會下降的,這種情況稱為「負利率」。例如,物價每年漲3%,但是100元存在銀行一年只拿到2元利息,那麼儲蓄可以買的東西就愈來愈少。

在這種情況下,有許多人都在幫自己的儲蓄尋找更好的出路,希望能有利率比定存高的金融商品。的確,有不少和定存很類似的金融商品可以選擇,像是定存股、儲蓄型保險、外幣定存,但到底能不能取代定存呢?

儲蓄險…解約損失大
我們先從定存股來看,通常定存股的特性就是企業規模大、股價變動小,最重要的是殖利率要高。其實所謂的定存股,通常是不錯的投資標的,但是並不是能夠取代定存的理財工具,因為股價會變動,就無法滿足定存本金不會有損失的特性,即使股價跌2%,股息配了5%,還有3%的資產增長。但是股價的波動會造成投資人的心情起伏,這種不安全感才是定存股無法取代定存的主要原因,更何況如果股價是跌20%的話,那麼殖利率再高也彌補不了損失。

那麼,儲蓄險能不能取代定存呢?儲蓄險其實是一種「把錢借給保險公司」的商業合約,保險公司如果跟銀行借錢,可能要付比定存利率高1%以上的貸款利率,但是以儲蓄險的形式跟保戶借錢,可能只要比定存利率高0.5%,就會有很多人買帳了。但是如果保戶想解約,甚至可能面臨超過10%的本金損失,這種風險甚至可能比定存股的股價波動更可怕。因此,儲蓄險也無法取代通膨。

最後,外幣定存呢?如果台幣定存的利率只有1%左右,但是某些國家的貨幣定存利率卻可能高達5%,看起來很明顯勝過儲蓄險,甚至跟定存股做比較也不見得差。但是匯率是波動的,像是台幣的匯率從33升值到30,就是10%的變化了,同樣也有可能面臨賺了利息,卻賠了匯差的處境。

外幣定存…留意匯差
當然,將自己的資產往更高收益的方向移動,以確保購買力不被通膨所傷害,並企圖讓資產可以增長,是合理而且應該做的動作。但是在讓儲蓄活化前,應該要先確定自己的儲蓄是否已經夠安全了?總不能手邊沒有任何緊急用的現金,全部都拿去投資。如果銀行戶頭裡面已經除了足夠的緊急準備金,還多了不少存款,那麼其實就可以考慮透過上面談到的這些工具來抗通膨,或讓資產可以增長。如果可以承受波動,定存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時間點的選擇就很重要了。例如:股價100元,每年配5元股息的定存股,殖利率是5%,但是如果等股市大跌的時候,也許可以用80元的價格買,這時候配5元就等於有6.25%的殖利率了。

那麼什麼時候又適合買儲蓄險呢?如果在利率很高的時候,則透過儲蓄險將利率鎖在高點也是很合理的作法,像是不到十年前,市場上還有利率高於5%以上的儲蓄險,在和保險公司簽訂合約時,利率就已經固定到現在。但是以目前的低利率來看,則買儲蓄險反而是不智之舉,只會把利率鎖在最低點,如果將來升息,儲蓄險原本比定存高的利率,甚至可能反而會大幅落後。

因此千萬別為了高一點點的利率而捨棄定存,利率也許真的很低,甚至通膨還讓存款的購買力不斷下降,但這都不是遠離定存的理由,因為定存有其獨特的功能和特徵,其他的理財工具並無法完全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