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sp?f_ART_ID=268977
我是有錢人-迷思349》「安穩退休」的大騙局!
‧李雪雯 2012/07/19 16:27
一位長期觀察各種投資理財議題的專家,之前就曾私下這麼告訴筆者:往日不管是政府或專家所編織出來的美好退休夢,從目前現實的層面來看,幾乎已經成為一幕不折不扣的大騙局。
筆者向來不喜歡談政治方面的議題,因為在欠缺實際有效做法之前,就很容易流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口水戰。
但是,筆者每每在提供投資理財建議時,總是會碰到如此的窘境:就算是一般大眾想要努力做好投資理財的規劃,卻因為沒有堅實的發言及決定權,最終非但不能獲得對等的回報,更缺少「得以跳脫出貧窮既定循環」的機會。
自從《今週刊》報導目前約有5000億元的勞保基金,卻有高達6.3兆的隱藏債務,有可能會在民國120年破產的推論後,許多上班族就開始對自己的退休生活感覺到憂慮。
相關新聞披露之後,其他媒體也開始撰文指出「勞保基金未必會破產,先看4假設;一次金別急領,挑年金較得利」,以及「勞保基金吃緊,月退商品爆紅」等文章,大力推薦所謂「月退型」商品。
根據這份媒體的報導,某位精算師曾以退休時勞保年資30年,平均投保薪資40,000元的上班族為例指出,如果是領取年金方式,每個月可領 18,600元,假設退休後平均活20年,該民眾約可以領446萬餘元;但若一次領,只能領180萬元。因此他建議民眾領取之前,還是要深思熟慮。
不過,這位精算師卻有很多沒有計算,以及沒有講的重點。首先對於「每月領取年金」的退休上班族來說,應該要把「年金終值」的觀念納入計算考量。因此,以月領1萬8600元為例,20年後的年金終值的總金額是540多萬元,而不只有每月年金平均加總的446萬元。
其次,假設20年後的年金終值是540多萬元,以CPI平均2%的數值回推,現值應該要等於退休時「一次領取368萬元」;以CPI平均4%回推,現值應該要等於「一次領取300萬元」…。這些回推的現值,都遠遠高於勞保基金所允許的一次提領金額。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勞保退休金故意苛扣「一次提領」的退休上班族,就是將物價指數年增率,以及勞保基金操盤人的投資能力估算得「驚人得高」。因為單純以540萬元的終值為準,CPI年增率或年複利投資報酬率必須得有15.7%左右,回推的初值才有可能等於「一次提領的180萬元」。
但不管是前面哪一個理由,都是值得廣大加入勞保的上班族,應該特別注意、關心之處,進而才能維護住自身該有的權益。更何況,「是否『一次提領』就一定輸給『領取年金』的方式」,也絕不只是單從「總領取金額」這個角度來衡量。
以「一次提領」為例,它的好處或許是可以避免未來「勞保基金」一旦破產而領不到半毛錢;但是,退休上班族領到這一大筆錢之後,該怎麼投資、運用及處理,也關係到未來退休計畫是否會突然生變?
就以近來媒體報導的「火紅」商品-固定配息共同基金與年金保險為例,由於目前保單預定利率非常之低,就算拿這「一次領取」的勞保退休金去買即期年金險,老實說,它的能夠順利支付退休生活的效益也並不大。
實際以2家壽險公司所推出的即期年金險(也就是保戶繳交保費之後,馬上就可以開始領取年金)為例,65歲退休的男性在躉繳180萬元之後,每月大約只能拿到8079元及8046元左右(指「保證給付20年」,也就是如果被保險人提早身故,保險受益人還可以用折現的方式,一次領取保證的餘額)。
再以另一家壽險公司的即期變額年金商品為例,在假設預定利率2%之下,繳費180萬元所換來的每月年金也只是7694.98元(或許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更能突顯出前項勞保退休金在設計上,所存在的一個荒謬的問題:不是勞保退休金「一次提領180萬元」太低,就是「每月提領1萬8600元勞保老人年金」太高。因為理論上,保險公司與勞保基金所使用的投資工具,並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另外,就算是購買固定配息的共同基金,其中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基金投資報酬率是否能穩定成長」?否則在「大水庫」越領越少之下,最終也無法撐起一個穩當的退休生活。
假設從「月領年金終值為540萬元,且一次提領180萬元只能換得每月不到1萬元年金」的角度來看,屆臨退休的上班族也許選擇「勞保老人年金」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但實際上,如果勞保基金無法支應退休勞工的龐大提領,這目前看起來最為優厚的「每月可領1萬8600元」的好康,更可能會變成「現在看得到,但未來可能吃不到」的大餅。
因為根據某位精算師的說法,「勞保基金在民國120年破產」必須有以下4項假設前提必須成立-「投資報酬率」「勞保費提繳率」、「給付率」等「三率」不變,以及「國庫不撥補」。
然而仔細深究其中的假設:一旦全球利率水準持續維持在低檔,投資報酬率就沒有往上調高的可能;而勞保費提繳率的提高與給付的下降,所代表的其實是同一個意思-退休金減少,也等於是徹底執行了「讓已退休者享盡好處,未退休者覺得不公平」的現象;至於「由國庫撥補」一途,也只是用左口袋的錢(稅負支出),來支付右口袋的錢,甚至是向更為「貧窮(因為社會新鮮人起薪已14年未漲)」的後代子孫們,預支退休金給自己花用。
這樣一路分析下來,除了這幾年就要退休,且是選擇「一次提領」的退休族之外,只要是選擇「分批提領」的退休上班族,不論年齡是否在35歲以下,似乎都難以避免面臨同樣的困境-未來能夠領到的退休金,將會「嚴重縮水」許多。
當然,上班族退休時可以領到的退休金,並不只是勞保退休金。依照退休規畫專家,也是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王儷玲之前的估算,在公司行號投保的勞工,能領到的退休金共有兩筆:勞保年金與勞工退休金(由勞工及僱主共同提撥)。
假設以勞保年資30年來估算,這兩筆錢的所得替代率約55%~65%;但是,如果扣除勞保年金這一塊,實際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大約就只剩下10%~15%左右。
這與之前許多政府官員口口聲聲所言「勞退+勞保的退休所得替代率可以達到70%」的說法差距甚大,更突顯出政府縱容政客們,讓提早退休的人,以及享有高額退休保障的人,把現在還沒有退休的人,以及已退休者子孫們的錢「幾乎全數搶光」。
因為根據立委高志鵬的統計,台灣軍公教人員的退休所得替代率,竟高達95%。儘管目前退撫基金早已出現1.2兆的資金缺口,但只要政府持續用國庫的錢挹注其中,且肩負全國稅負重擔的廣大納稅上班族,沒有被賦與「拒絕對此納稅」的權利,軍公教退休人員還是可能牢牢地實拿這近100%的月退俸。
面對這樣一個不堪的結果,廣大而消極的上班族唯一能做的,似乎只剩下「額外儲存退休金」一途了。然而,在市場利率處於低檔、一般商品投資報酬率不高,以及退休時間已迫在眉睫等前提下,想要存夠退休金將是難上加難。
因此,一位長期觀察各種投資理財議題的專家,之前就曾私下這麼告訴筆者:往日不管是政府或專家所編織出來的美好退休夢,從目前現實的層面來看,幾乎已經成為一幕不折不扣的大騙局。
騙局之一是:由於政府精算錯誤,讓原本以為可以有較高所得替代率的人,在面臨退休之際才發現:自己所累積的退休金,居然是「多麼地低於預設的目標,且嚴重的不足及縮水」。
騙局之二在於:過去退休規劃得以輕鬆且容易達成的原因有三:其一是「逐年增長的薪水收入(才不致於因為多存一點退休基金,而影響到原本正常的生活開銷)」;其二是「較高的市場利率(較高投資報酬率,透過時間複利所產生的效果才會比較明顯)」;其三是「穩定成長的人口結構」。
然而,從最近十幾年的時間來觀察,以上三項假設前提,都已經是完全負面的影響變數,使得一般小老百姓想要過個還算充裕的退休生活,益發成為「艱難或不可能的任務」。
也就是說,只有「收入減去日常開銷可以節餘甚多」的高薪一族,才有可能在目前「人口負成長」,以及「低市場利率(報酬率)」的環境下,累積到差強人意的退休金。
筆者認為,對於大多數低薪的上班族來說,目前唯一可以積極性解決問題的做法應該是:先想通自己在這場騙局內的現實狀況,並且透過集體力量的展現,逼迫政府拿出一套解決的方法-若不能開源的話,就只有節流一途,也就是削減超越此一不合理比率(既得利益者與一般上班族的所得替代率差距將近80%~85%)。否則,同樣辛苦工作了一輩子,且多數收入整能稱得上是「小康」的上班族,未來的退休生活不但「堪慮」,更可能是「無解的習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