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電子工程專輯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662699_622964_NT_197ed9bf.HTM?8800091508&8800662699&click_from=8800091508,8610866762,2012-03-08,EETOL,ARTICLE_ALERT
專家觀點:處理器核心越多越好嗎?
當我們進入2012年,我們知道會有眾多新款處理器即將上市。英特爾(Intel)將推出用於PC和伺服器的新平台、ARM將正式宣布64位元架構,還有許多ARM的合作夥伴們也將推出採用不同 Cortex 核心與核心組合的各種新款處理器。在我們致力於提高性能,同時保持(或降低)原有功耗與成本時,這對於整體業界而言都是好消息。
截至目前為止,核心的數量或更具體的CPU核心,一直是業界十分看重的因素。核心數量增加使我們能夠提高整體性能,同時避免因為熱限制了單一核心處理器更快的執行速度。增加核心數也為產品比較提供了一個較簡單的基準。
雖然核心數可能不會直接轉化為真正的系統性能,事實上,大多數的消費者無法也不在乎是否瞭解處理器的技術層面。消費者只想知道一種最簡便的方法,以便瞭解產品之間的基本差異,例如哪一款較新或哪一款應可提供更高性能以及其價格如何。
終究,簡單的數字最容易理解。兩個核心當然比一個好,2GHz一定比1GHz更強。這可能聽起來過於簡單化,不過,根據 In-Stat 的消費者研究顯示,大部份的消費者在選擇一款電子設備時,處理器的選擇並不是優先關鍵,但卻有助於比較兩款類似的設備。
不幸的是,核心數真的無法為我們提供任何有效的性能指標。在PC處理器方面,英特爾從增加核心數量開始重新建置利用虛擬核心的途徑-即超執行緒,提供與實體核心數相同或更高兩倍的性能。
TI在行動設備中使用各種不同高、低性能的核心組合,打造出一種高效率的處理器設計。這種不同性能的核心組合一直相當有效率,TI處理器IP的合作夥伴──ARM也推出了名為「Big/Little」的核心組合策略,為其半導體夥伴在開發未來設計時提供一款相容於指令集且結合高、低不同性能的核心。
那麼,現在一顆核心實際上可能等於兩顆或多顆核心,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核心都相同(異質核心),但如果所有核心都一樣(同質核心)的完整解決方案可能更優一些。
GPU也走向多核心
截至目前為止,核心數一直受限於CPU核心。如果只計算CPU核心本身可能會被嘲笑,因為當今電子設備中所用的大多數處理器都被歸類為系統單晶片(SoC)解決方案。
CPU核心或核心都只是一種功能模組,有助於提升處理器及設備的整體性能。在一個由圖形用戶介面以及高品質多媒體內容為導向的時代,CPU核心通常不是決定整體處理器性能或用戶體驗的最重要核心。為用戶體驗帶來重大影響的核心就是處理音訊、視訊與繪圖的核心,加上連接至處理器內其它核心與功能模組( 如記憶體)的方式。
所以,當今的智慧型手機平均使用到至少兩顆CPU核心、專用於處理音訊和視訊的核心,以及幾個處理2D和3D繪圖的GPU核心。此外,每一顆GPU核心中結合了幾個具有可能達數百個著色器核心的處理核心。而這些著色器核心同樣是由更小的功能模組(也是核心)組成。
因此,我們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或停止計算核心數呢?不幸的是,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簡單的答案。
處理器供應商最喜歡的方式是以業界標準為主,為整個處理器或系統找出可加以比較的數目。然而,對於消費者而言,這仍然過於複雜。
這就是處理器供應商與設備OEM們共同面對的兩難。他們必須共同找到一種能夠表現出性能、價值與創新的最佳方式。
而今,我們仍執著於計算技術層面上的核心數與頻率。然而,從2012年的廠商開發藍圖來看,計算核心數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且令人混淆。這只會讓我們陷於一種不正確也沒多大實際意義的產品比較方式。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How do you count cores? Or should you? ,by Jim McGrego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