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務實退休五「步」曲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

我是有錢人-迷思359》務實退休五「步」曲


‧李雪雯 2012/10/11 16:26

筆者認為,這種「退休後過團體生活」的方式,不但能「豐富彼此的生活」,並擁有「相互照應」的好幫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自己在準備退休金這件事上,更為輕鬆許多,而且也是許多自認準備不足的民眾,最該優先思考的課題。


最近幾天,退休金議題又在媒體版面上熱炒。因為根據10月9日的《聯合新聞網》的報導,由於攸關940萬勞工的勞保基金潛藏債務高達6兆元,今年50歲的勞工,未來退休金恐怕會泡湯。

因為行政院上周四完成的「勞保條例修正案」草案中,原本勞委會提報的「政府逐年編列預算補助勞保基金財務缺口」,以及「政府負完全責任」相關條文,在財主單位以政府財務困難為由反對下,最後全部遭行政院刪除,形同放任勞保基金財務危機,暫不處理。

另一方面,勞委會最新出爐的財務精算報告結果顯示,由於人口老化迅速,勞保基金收支逆差時間由民國109年,提前到106年,等於107年時就開始「吃老本」,破產危機也將由民國120年,提早到116年。也就是說,今年50歲的人達到請領條件時,就可能面臨勞保基金瀕臨倒閉狀況…。

此一新聞出現之後,社會上又是一陣「詐騙集團」的痛罵聲。更有不少即將退休、憂心不已的朋友,紛紛打電話問筆者:到底該一次領?還是領取年金?有什麼方法可以「鐵定有退休金可拿」?因此,筆者想藉此機會,與廣大讀者一起分享以下「務實」退休的五大步驟:

第一步、做好「拿不到」的心理準備。對於可能領不到退休金的窘境,雖然廣大勞工每月所繳的勞保費,都是辛苦工作所得。但是,筆者建議參與勞保的讀者,不管未來能不能領到這筆「該給自己」的退休金,至少要有「拿不到」的心理準備。如此一來,才會對未來的退休計畫或生活,有正面而積極的應對。

第二步、正確計算所需退休金。有了「可能拿不到」的心理準備之後,接下來,想要安穩退休的人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該準備多少退休金」的問題。

目前最普遍的算法有兩種,一種是「平均餘命—退休年齡x每年所需生活費」;另一種是「每年所需生活費/投資報酬率(有的會再要求減去通貨膨脹率,也就是物價指數年增率)」。

其實,後者比較像之前許多人曾經使用過的,由「退休後每年所需生活費/定存年利率(因為假設將退休金擺在銀行裡「整存零付」)」後,所求得的「應準備退休金總額」。

但以上這兩種方法,都有它不夠務實的缺點。前者沒有考慮到「如果自己活得比平均餘命還要長」時,退休金可能會不夠的問題;後者則可能會因為投資報酬率估算得太過樂觀,不是永遠達不到既定的目標而倍感挫折,要不就是可無法達到「破產上天堂」的目標。

所以,最符合現實的「退休年期」,應該參考家族內的普遍年齡,而不是冷冰冰的「國人平均餘命」;另外,「投資報酬率」也應該用最保守的「銀行定存」(最多不超過現階段20年期的國債利率)。

因為筆者認為,理財大眾寧可在保守的預期下,知道退休金可能不夠,才會有較大的努力空間,而且也總比「估算過於樂觀,日後因為落差太大而失望或措手不及」來得好。

第三步、選擇對的工具。越是錢不多(非「有錢人」)、距離退休日期越近的人,累積退休金的壓力當然會比其他人來得更大。但越是如此,就越不適合選擇「高報酬、高風險」,以及「財務槓桿率極低」的商品。

前者的代表是風險較高的共同基金、股票,以及可能會有匯差(除非退休時有外幣需求)的投資工具;後者的代表標的,則是像終身還本保險或年金險等商品。

理由很簡單:不管是壽險公司或銀行,所使用的投資工具及其報酬率,都不會差距太多。但壽險公司卻會多了「定期發放生存保險金或年金的行政成本」,以及「給銷售人員或機構的佣金費用」兩項支出。

如果民眾連銀行定存利率都會「嫌少」的話,保單的投資報酬率也不會高到哪裡去。其中唯一的例外是以外幣計價的保單。但其缺點卻是多了「匯兌上的風險」。

也許,許多人會認為保險繳費有「強迫儲蓄」的功能。但筆者認為,目前金融機構也有其他不錯的「自動存」機制可選。更何況如果民眾真的因為缺錢而繳不起保費,「強迫儲蓄」功能最終也只是虛設而已。所以,「強迫儲蓄」之所以有效,在於個人的心念,而不在工具或商品本身。

第四步、就算不完美,也要持之以恆。如果經過以上的公式試算退休金總額,實在超過自己可以負擔的極限。筆者的良心建議是:無論如何,就算每月能夠自行準備的錢非常少,但仍舊要「勉力而為」。這是因為準備退休金貴在「持之以恆」,縱然所準備的退休金可能不足,但總比完全沒有任何準備要來得好。

第五步、優先思考「團體生活」的可能性。因為大多數的民眾在準備退休金這件議題上,總是「夢想或幻想」太多,「口袋及現實生活考量」卻太少。更何況,就算按公式所計算的退休金可能不足應付退休,卻是可以靠「降低每月生活所需」來解決。

如果現在每月能夠多存的退休基金已經是「擠無可擠」,最務實的退休方法也許是預先想好「未來可以共同退休生活的partner」了。這裡的「partner」,也許是自己的子女,也可能是其他親戚,更可以是生活習慣相近的摯友,但就是不適合「獨居」。

這是因為目前所有人的退休金規劃,都以個人或夫妻兩人做計算,並沒有從「團體」的角度來思考。但是,不管退休前或退休後,除了醫療方面的開銷是「按人頭」計算外,其餘不管是租金或生活費,卻是「一加一小於二」,或「二加二小於三」的結果。

舉例來說,如果兩戶夫妻都有房子,只要賣掉其中一戶,就能夠多出一筆生活費;而就算天天上館子吃飯,多人一起用餐不論在平均花費及菜色種類方面,都會比一人要更具優勢。

筆者認為,這種「退休後過團體生活」的方式,不但能「豐富彼此的生活」,並擁有「相互照應」的好幫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自己在準備退休金這件事上,更為輕鬆許多,而且也是許多自認準備不足的民眾,最該優先思考的課題。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苦了小民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苦了小民                                                                                             2012/10/11

【經濟日報/成大教授柯格鐘撰文】

政府為彌補健保財務虧損,在去年中全民健保法修法後,擬於明年初正式施行,加收補充保費制。衛生署原規劃,針對個人如有超過投保金額4個月以上獎金、兼職薪資所得、執行業務收入、股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等6類收入,單次給付達2,000元以上者,即由扣費單位直接就源扣繳,給付額2%為補充保費,單次給付金額若超過1,000萬元者,最高即以此數計算。

由於扣繳成本不小,引起銀行公會反彈,擔憂定存解單潮。目前方案傾向,扣繳利息之給付下限予以調高。其實,加徵補充保費不是只有扣費成本高的問題而已,主要還是涉及我國從一代邁向二代健保過程中,人民彼此間保費分擔及稅負公平性問題,在此說明。

首先,我國健保制度設計,屬公營單一保險機關制,由中央健保局完全承保及管理,具高度強制性,除法定事由外,包括締約與否、相對人選擇、締約方式與契約內容的自由,完全不存在。故而,我國健保費,雖名為保險費,實際上與商業保險有極大區別,反而具高度的稅捐特性,亦即公共性、強制性、無償性與政策性。國家對國民收健保費,依健保制度提供醫療照護服務,猶如國家對國民徵稅,提供一般不收費之道路橋樑等基礎公共設施,讓人民使用一般。從而,與其說健保費,不如說健保稅,將更貼切,性質上屬徵收時即已特定用途的目的稅。

姑不談上述健保費或稅的定位問題,在我國現行綜所稅制下,個人繳納健保費全數,可作為列舉扣除額,計算所得稅基時予以扣除,故向何人加收補充保費,會同時連動影響國人稅負分配的公平性。

依規劃,未來繳最多補充保費者,將是本薪低、須兼數份差以維生計的受薪階級。其次則是受薪,但有點錢存定存或買股票,卻不幸被套,只能獲利息與股利分配,不僅要繳綜所稅,將來還要繳補充保費。這當中,綜所邊際稅率高者,因健保費全額列舉扣除,高薪者每多繳100元,可收回稅40元,但低薪者多繳同樣保費,只能收回稅5元,若報稅時用標準扣除額,即毫無省稅效應。

最受益者,當屬在股市房市中大賺轉售價差,可充分維持高檔生活品質者,不僅免繳綜所稅,證所稅、土增稅、奢侈稅不一定課到,補充保費也沒份,甚至連一般健保費,還可用無固定僱主之最低保費方式加入。

總結來看,政府此次加收補充保費,專找低本薪或稍具資力之受薪階級開刀,無論用何理由,實在看不出這樣的保費分擔與稅負分配,會符合公平正義?這就是在台灣,所有薪資所得者最大的困境,保費與稅負分配不公,同時也是台灣社會財富分配急遽惡化的重要推手之一。(中華法務會計協會提供、誠品公益基金贊助、成大教授柯格鐘撰稿)

繳不起保費可變通 解約不划算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

繳不起保費可變通 解約不划算                                                                                             2012/10/11

投保前3年可拿回解約金少
減額繳清、降低保額或變更繳費期別等方式 減輕負擔 保單也有效

【聯合報╱記者薛翔之/台北報導】


圖/聯合報提供

大型企業陸續傳出裁員,專家說,保戶因失業、減薪,導致繳不起保費,變通方法包括改為減額繳清、降低保額、或變更繳費期別等方法,以減輕負擔,保單也繼續有效。

中國信託人壽客服中心主管周治偉說,長年期的保單如果在投保的前3年解約,對保戶太不划算,因為拿回的解約金非常少。

舉例來說,一名40歲男性投保增額終身壽險,保額100萬元、繳費期間20年、每年實繳保費12萬多元;這名男性在投保的第1年解約,解約金可能是零。

如果在第3年解約時,他總共繳納的保費是37萬多,但解約金額也只有19萬,只占已繳保費的5成。

壽險業者主管說,保戶興起解約念頭時,可先向投保的保險公司詢問變更契約的方式,包括減額繳清保險、減少保額、變更繳費期別,以及將保險展延。

保險公司主管說,若採取減額繳清保險,保戶可以累積的保單價值準備金(須扣除營業費用),一次繳清保費;變更後,保戶不必再繳費,保單仍有效,保險範圍和原本的契約相同,只是保額降低。

另外,若選擇展期定期保險,要保人以累積的保單價值準備金(須扣除營業費用),一次繳清保費,保額相同,但只能領取身故(或喪葬費用)保險金,或者被保險人完全殘廢時才理賠。

第三種變通方法是減少基本保額,要保人可申請減少基本保險金額,以降低應繳保費。另外,保戶也可變更繳費期別,改為半年繳、季繳或月繳,以減輕繳費壓力。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每年多賺3倍投資術 靠自己每月加薪1萬元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Money錢雜誌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324&f_SUB_ID=3888&f_ART_ID=274566

每年多賺3倍投資術 靠自己每月加薪1萬元                                                              2012/10/08 18:41

【Money錢/撰文李兆華】
這幾年只要號稱可以「年賺5%」的商品,就能擄獲投資人的心!其實要賺5%不難,買債券基金、逢低買配息高的股票…

只是,物價越來越貴,薪水卻越來越少、利率越來越低,如果只敢期待5%以內的報酬率,何時才有機會翻身致富?

如何拉高獲利至15%,甚至30%以上?

3個簡單方法,讓投資不必冒高風險,也能有好成績。

利率低、景氣不佳,所以追求的報酬率也只能個位數?錯了!鈔票越是變薄,越應該追求高報酬率。把小利潤變成大獲利的方法,其實很多。

每年要賺多少投資報酬率,你才會感到滿意?5%?還是6%?不知不覺中,大多數人對報酬率的期待,只敢停留在個位數。原因很多,這段時間,負面新聞接連不斷,日子過得叫人好心酸。大學生平均起薪2萬6,000元,9成以上的新鮮人起薪低於3萬元;利率低,錢放銀行都被通膨吃光光;辛苦一輩子,買不起1間房子;生活越苦、壽命卻越長,退休金哪裡來?前途、未來,兩茫茫。當利率越來越低,追求的報酬率也被迫不斷降低,年報酬率大約5% 的債券商品銷量暴增,想要賺到2位數報酬,似乎成了一種奢望!其實,無論哪一個年代,賺錢機會永遠都存在,只要透過一些技巧,小利潤就可以有效放大,從原本賺5% 變成賺10%,甚至15%,也非難以達成的目標。

學習技巧 波段操作、分批買賣財經專家阮慕驊今年剛賺到2個10% 報酬率。第1個是黃金,因為確信美國必定會推QE3(第3次量化寬鬆),美元又將大量釋出,黃金價值相對提升,因此在1,600美元附近買進,趁9月中QE3宣布後,黃金大漲至1,760美元時賣出,獲利將近10%。

他認為,在市場資金浮濫下,黃金還是走長多行情,只要每盎司下跌50美元以上,就會小筆進場,但如果出現單日2% 以上的漲幅,代表市場過熱,他會分批賣出。第2個10% 則是來自賺股票財—— 群益證(6005),他熟悉這檔股票的區間,跌破10元就買,漲到11元就賣,「別小看這1元價差,已經是10% 的報酬率了!」阮慕驊分析,群益證股價雖低,但公司有獲利,何況還是收現金入帳(證券交易手續費是主要收入),股東是在台灣有「地王」之稱、宏泰集團的董事長林堉璘,足以支撐公司股價站回10元大關。「很多電子新貴老闆專長在技術,且持股比重不高,股價超跌也沒有能力護盤。

但是像群益證這種背後有大金主撐腰的公司,股價跌破票面10元有人護盤,而且越跌越護,一定會站回10元以上。」不消一會兒的時間,阮慕驊已經講出2種自己年賺10% 的簡易操作方式,工具是黃金和股票,但前提是,他清楚知道把獲利最佳化的方法,也就是懂得「操作技巧」。「現階段想要把微利變大利,一定要學會波段操作,但要採取分批往下買、分批往上賣的方式。」他提醒大家。長抱高配息股 讓獲利自己長大財經專家把微利放大顯然很輕鬆,但一般投資人可能沒辦法這麼靈活。

「我會建議小額投資人先以追求7% 的報酬率為目標,然後它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10%,甚至達到15% 以上。」富鴻投顧副總經理王麗文說。這麼神奇,報酬率還會自己長大?其實王麗文指的是買高配息股的概念,通常剛買高配息股的第1年,現金股息殖利率有7% 已經很棒了,但現金股利到手也形同於降低持股成本,即使之後配息金額差異不大,但因成本不斷降低,殖利率也會越來越高。

例如,以股價50元買1張股票,換算成本是5萬元, 假設配息3,500元, 殖利率是7%(=3,500÷50,000),這張股票的成本也因此降低到4萬6,500元。等到隔年,就算同樣配息3,500元,殖利率卻提高變成7.52% (=3,500÷46,500)。只要後續公司獲利和配息能維持穩定,持股成本就越來越低、殖利率也越來越高,「所以買進高配息股後,能否耐心持有非常重要。」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 NO.61 2012年10月號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官欺民反」才有錢賺?!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sp?f_ART_ID=274357

「官欺民反」才有錢賺?!


‧李雪雯 2012/10/04 20:24

唯有當全民都想通了這一層道理—「不該縱容政府創造出一個容易「混水摸魚」的環境,讓許多既得利益者得以在這種『齊頭式平等』中,拿到原本不該有的利益」,才會是能讓所有民眾享有「理財及稅負公平正義」的斧底抽薪辦法。否則,一般民眾永遠只有小得小利,而


最近,一股非暴力行為的「反政府」運動,正在社會的各個角落裡興起。那就是「避免被課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各種因應對策。其中包括了各種定存的「拆單」,以及把很容易被課徵的收入,全改為完全課不到的「隱藏性資產」。

話說最近,筆者陪一位朋友去郵局辦理劃撥轉帳業務。在這間被朋友評為「服務速度最慢、最沒效率」的一間郵局,雖然叫號順序只有三個,但朋友等了半個小時,都不見有任何進展。

等得不耐煩且忍無可忍的民眾向前詢問之下,才知道久久未完成的客戶,都是在進行「定存拆單」。由於民眾看到郵局裡只開了三個窗口,而其他郵局人員卻都在慢條斯理地做著自己的事,等得不耐煩的民眾群起鼓噪、開罵,並希望加開窗口之下,才見那坐在最後一排的郵局主管,出來加開一個快速處理的窗口,疏解受拆單潮影響的正常業務進行…

無獨有偶地,筆者也接到不少朋友打電話詢問:如何將可能會被課補充保費的項目,移轉到未來不會課到保費的金融資產上?而被詢問的項目,從黃金存摺、海外基金到保險(最主要是短天期的儲蓄險)…等。

事實上,套句一位朋友誇張的「這些的公務人員,只想到自己方便、自以為公平正義,卻完全不管政策定了後會造成整個社會(非公務體系)會有多少的資源浪費,或是虛假的不公不義」說法,這些點點滴滴的問題所反應的,僅僅是最近遭受不景氣、物價上漲,薪資卻凍漲…等不少鳥氣的民眾,日常生活時另一無奈且憤恨不平的「縮影」而已。

以100萬元的存款、年利率1.4%左右為例,一年的利息收入才不過1萬4000元。若是不拆單,以「2%」的補充保費費率來計算,民眾實際保費支出是280元。

正由於補充保費的課徵,也不過就是這麼幾個便當的錢而已,更突顯出民眾的這種瘋狂而沒有理性與實際誘因的拆單行為背後所表現的,正是人民對政府「不公不義」之下的「抗爭」做法。



為什麼這項在政府相關官員口中號稱是「符合公平正義」的二代健保,卻是一點都不「公平正義」呢?因為看看以上補充保費所課徵的項目,受影響的絕對是廣大弱勢族群。

以同樣是月領5萬元的人為例,其中一人是「月薪5萬元」,另一人則是月領22K的社會新鮮人,為了生計拼命努力兼多份差(而且每份差事的收入都超過5000元)為例。前者自行負擔的健保費總共只有766元(無任何補充保費),後者卻要繳交871元的保費(22k薪資要自付311元+各扣2%的560元補充保費)。

雖然目前補充保費要超過5000元的門檻,才會扣補充保費。但是,沒有一家公司願意為弱勢的打工族「一一拆單」。更何況,月薪5萬元與靠多份零工才能月賺5萬元的人相比,到底哪一個「較為弱勢」,相信讀者心裡自會有一定的天平可循。

另外,儘管領18%的許多公務人員(根據統計約有52萬戶),以及同樣領股利的投資大戶,也同樣會因此受到影響。但不要忘了,由於健保課稅級距的關係,只要是薪資收入超過18萬2000元的公務人員及高薪受僱員工(不論是月薪30多萬元的陳冲院長,或是公司及小股東賠錢,但仍能坐領千萬年薪的上市櫃公司高階經理人),本身負擔的健保費永遠都只有2823元(雇主負擔9598元,而公務人員的「雇主」就是咱們廣大的小老百姓)。

更何況對於許多有錢大戶來說,還有更多既可以隱藏財富,又可以節稅的項目可以使用。其中,又以房地產最為明顯與不公平。因為在銀行婉拒大額存款的政策下,存款千萬元以上的人多半優先選擇購買房地產。

按照公告地價計算稅基的房地產持有人,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節稅優勢,就算補充保費有包括「租金收入」,但在目前毫無任何罰則可言的前提之下,這些包租公或包租婆的補充保費,恐怕可以用「鐵定收不到」來下結論。

正為社會大眾看清了政府「假公義(因為大戶總有許多可以節稅的空間,而會被紮紮實實課到費用的人,大半都是屬於弱勢的一群)」的本質,也讓定存拆單熱與躲避補充保費對策,成為目前社會上的一種「顯學」。

但老實說,定存拆單其實只能算是「基礎班」的做法,假設回到「合法規避補充保費」的大方向之下,民眾還有更多「高段班」的選項。筆者想藉此機會幫有興趣的讀者一一分析如下:

一、黃金存摺:因為沒有利息收入(只得靠價差收益),可以避掉課徵補充保費,也具有隱藏資產的效果(未來可規避掉遺產稅),但對於以利息收入為主的人來說,這招卻完全不管用。

二、到期還本的儲蓄險:不用課徵補充保費,未來也可能享有「保險理賠金不列入遺產中計算」的優勢。然而,其實際報酬率卻低於被課徵補充保費之後的不拆單銀行定存。

實際以郵局一年期定儲利率及6年期儲蓄險相比,假設是30歲男性投保100萬元為例,6年期儲蓄險年繳保費是16萬3200元。以同樣金額存到郵局裡,依目前一年定儲1.37%,以及利息每年扣2%的補充保費來計算,6年後定儲的本利和是102萬6257.15元,但儲蓄險則只收到100萬元而已。

除此之外,對於必須每年仰賴利息收入的民眾來說,到期還本的儲蓄險根本不該被列入定存族的轉換選項名單之中,更何況存款300萬元之內還有存款保障,保險公司的保險金還要視保險安定基金的賠付,以及接手保險公司的能力而定。

三、共同基金:國內基金如果是屬於配息型的標的,就完全規避不了補充保費這一關;如果是屬於海外共同基金,對於資產大戶(每一申報戶每年所得超過100萬元者)來說,這招可以避得了補充保費,卻過不了最低稅負制這一關。

四、在除權息之前賣出股票:撇開被補充保費「剝兩層皮」的問題之外,股市投資人也躲掉了明年開始的證所稅。但是,對於需要固定收入的退休族群來說就不適用。

另外,想要賺價差的人,可能因為龐大的除權息前賣壓,造成股市出現極大的不確定因素,而無法順利賺到填權、填息的價差收益。

五、買房子收租金:雖然買房子的金額可能「上千萬元起跳」,再加上補充保費的課徵對象包括租金收入。但至少在「房東不誠實繳納,政府也沒能力稽查」,以及政府高官、眾多有錢人普遍有「坐擁多棟房地產」的前提之下,租金收入的補充保費還是有一定的「規避空間」。

除了以上的做法外,值得提醒的是:一般理財大眾除了在不同的資產中進行移轉之外,特別是前面提到的「領一份低薪,卻兼多份差」的上班族,想要徹底「合法節稅」的重點,就是「改為健保第二類投保人」。

這是因為按照全民健保法第31條的規定,第二類保險人的兼職收入與執行業務所得收入,都不需要扣繳補充保費。其理由是:無一定雇主的職業工會會員,投保金額的計算,是把從不同單位領取的薪資,都納入投保金額,當作一般保險費的基礎。所以從不同的單位領取的兼職薪資,就不必重複計收補充保險費。

當然,第二類保險人還是有許多「不方便」存在。這是因為首先,職業工會的會員如果有利息所得、股利所得或租金收入時,還是要依規定扣取2%的補充保險費。

其次,包含參加職業工會與自行開業民眾的「執行業務收入」都不需扣繳補充保費。但未來這些民眾卻須自行舉證,告知扣費單位。而且依照扣繳辦法第9條規定,扣費義務人如有溢扣保險對象補充保險費時,保險對象得於扣取日之次月起6個月內,向扣費義務人申請退還;逾6個月後,則改向健保局申請退費。

事實上寫到這裡,讓筆者的腦中又浮起「不如讓健保倒閉,回歸正常商業保險」的念頭。因為在衛生署、健保局上上下下公務人員,絞盡腦汁想出的「補充保費」點子,預計全民健保的財務平衡也只能到2015年。更何況在時下流行的拆單與規避潮之下,目標日期肯定會提早到來。

民眾最終都不得不認清這個事實:在公務人員只懂得挑選「完全不用花腦筋」的「多收錢」簡單做法,卻不願「努力幫公務員的主人(全體納稅人)樽節開支」之下,全民健保走到盡頭的一天,也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

至少,這種「讓保險歸保險、福利歸福利」的好處是:商業保險比健保在費率定價(高使用者付費)及理賠審核(成本及開銷控制)上更為公平且有效率。更何況,政府原本就有「編列一筆預算」來照顧弱勢族群就醫權利的責任。

筆者認為,唯有當全民都想通了這一層道理—「不該縱容政府創造出一個容易『混水摸魚』的環境,讓許多既得利益者得以在這種『齊頭式平等』中,拿到原本不該有的利益」,才會是能讓所有民眾享有「理財及稅負公平正義」的斧底抽薪辦法。否則,一般民眾永遠只有小得小利,而只有有錢大戶才能夠享受到最高的節稅及優惠。

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新竹 沙灘騎馬 採柚遊水庫

文章出處:蘋果日報-蘋果副刊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120917/34513096

新竹 沙灘騎馬 採柚遊水庫





趁著退潮的時候,在新月沙灘享受騎馬奔馳的趣味,也讓景色浮現出一股浪漫的氛圍。散發著盈盈綠意的新竹寶山鄉,最近有了新玩法!鄰近寶山水庫旁,除了有座瀰漫著峇里島風情的餐廳民宿,提供在地創意美食,還可前往體驗沙灘騎馬的樂趣。另外,當地還有一條迴龍步道,能隨手摘採成熟的柚子,在淡淡的果香之中,品嘗屬於這個季節的味道。

報導╱陳瑋玲 攝影╱陳志淵



碧湖吊橋是寶山水庫的特色風景。

對於寶山鄉,直覺聯想到的是那座供應新竹市用水的寶山水庫,每回來到這裡,多是沿著環湖步道,欣賞碧綠的湖光山色,感受少有人煙的恬靜氣氛。不過最近這裡開設了一家洋溢著南洋風情的民宿,在老闆許櫻龍的帶領下,我對當地印象,增加了更多的面向。

寶山鄉內的道路,對於外地人來說,相當複雜,在我們繞過百轉千迴的複雜鄉道,憑藉著路上的立牌標示,終於抵達了這座隱匿山間的菊の禮物。以日式禪風為主的建築風格,搭襯茅草屋頂的木構涼亭,讓整座園區呈現一股綜合異國風;儘管戶外的成片草皮,有放養的白鵝逛來走去,饒富興味,但是小黑蚊襲擊帶來的痛癢難耐,讓人還是想躲進有冷氣的室內!

主建築的2樓用來經營民宿,1樓則提供在地創意料理,老闆特別推薦我們「山湖戀」(150元),將自行種植的芭樂挖空後,放入汆燙蘆筍、紅蘿蔔等蔬菜,搭配自調的百香果優格醬,清爽甜美;另道「寶山之最」(300元),則以在地橄欖、土雞、竹筍放入小母雞高湯熬煮,再以紅棗、蓮子調味,口感清甜。

透過老闆介紹,距離約30分鐘車程有座所羅門馬術俱樂部,透過預約,可以將馬運送到新月沙灘,讓遊客體驗沙灘騎馬的浪漫,訓練精良的駿馬,踩踏在細軟的沙子,馬背上的人也不覺得特別顛簸,更能恣意看著年輕人戲水和在地人耙蛤蜊討生活的畫面,甚為悠閒。


菊の禮物料理出的「寶山之最」(300元),鮮美口感教人回味。享海灘浪漫 草原放風箏

寶山有不少步道讓民眾踏青健身。而這個時節,我建議前往新城風糖休閒園區,這裡有條輕鬆好走的迴龍步道,沿途面向多元,很適合親子同遊。園區內有平坦的大片綠地,柔軟的草地,提供遊客自在奔跑放風箏的空間;草坪旁邊就是迴龍步道入口,兩旁大樹成蔭,微風徐徐,十分涼爽。

隨著地勢愈來愈高,原先的雜樹林轉為結實纍纍的柚子樹,園主同意讓有消費的遊客,可自行摘採一顆,可惜的是樹高不易攀觸,想要憑藉一己之力摘取果實,並不容易。

從步道走回園區,途經迴龍湖,可以看到鴨鵝自在優游,倘若餓了,園主自製的「鳳梨酥」(1顆30元),散發著黑糖香氣,非常特別。


在菊の禮物戶外用餐,感受屬於峇里島的南洋風情。賞湖光水色 波光瀲灩

寶山最著名的景色當然還是寶山水庫了,可漫步於全長1484公尺環湖步道欣賞湖光之美,其中最為原始的路段,要屬剛整修好的碧湖吊橋,看似石塊堆砌的橋樑,有著要穿越歐式古堡運河的復古視覺感;站在橋上眺景,綠影中泛起波光瀲灩,散發自然之美。

離開水庫後,附近有座超過60年歷史的雙胞胎井,當地人相信婦女喝了後,產下雙胞胎的機率高,想要求孕的夫妻,途經時不妨試試。



沿迴龍步道漫步,還可體驗採柚子的趣味。

年輕人結群在海灘,釋放著青春活力。

把柚子皮當作帽子,是小朋友過中秋時必玩遊戲。

新城風糖的園區有大片草皮,讓人可自在奔跑放風箏。

傍晚時候來到新月沙灘,還能看到耙蛤蜊的景象。

戶外牆上「毋忘在莒」的標語,營造著軍事營區的氣氛。順遊景點 博物館 重現眷村風情

鄰近寶山鄉約莫20分鐘車程的新竹市區裡,有座眷村博物館,是早期從大陸撤退來台軍眷社區的縮影。

來到入口處,竹籬笆牆搭襯紅色木門,就給人強烈眷村印象的視覺感,經過寫著大型標語「毋忘在莒」的外牆後,即進入博物館內的展區。第一層樓主要介紹眷村形成的歷史背景,展示區則陳列軍中生活物品、早期陸軍、空軍、聯勤、警備等標章和各軍種服飾 ,還有台灣早期發行的鈔票。

模擬空間 有如實境

繼續走上2樓彷彿進入了真正的眷村家庭,從格局狹窄的廚房、客廳和房間來看、藤椅、電視和大同寶寶裝飾,可以感受到當時生活的簡單樸實。

走出客廳,進入模擬眷村街道,標示販售「山東饅頭」的攤子,還發出外省鄉音叫賣聲,讓人如臨實境,感受到眷村的生活氛圍。造訪時,博物館建築外圍正在維修,行經務必小心,避免受傷。


模擬眷村街道的情境,襯著外省口音叫賣聲,相當有趣。

模擬眷村房子的客廳裡,能看到早期很夯的大同寶寶。


旅遊資訊

◎開車

★新月沙灘:由國道1號下竹北交流道,經光明六路轉入台1線,再轉入竹4鄉道,即可抵達。

★眷村博物館:由國道1號下新竹交流道,接122線道(東大路)通過台1線後,即可抵達。

★所羅門馬術俱樂部:122縣道往竹東方向行駛,再轉入柯湖路後即可抵達。

★新城風糖:由國道3號下寶山交流道,經大雅路一段接竹43鄉道(三峰路),接竹40鄉道(新湖路),再轉入竹47鄉道(寶新路),即可抵達。

★雙胞胎井:竹40鄉道(新湖路),往寶山水庫方向行駛可抵。

★菊の禮物:由竹40鄉道(新湖路)轉入山湖二路可抵。

★寶山水庫(碧湖吊橋):由竹40鄉道(新湖路),往竹東方向行駛,順著指標即可抵達寶山水庫,轉入環湖一路後,即可抵達碧湖吊橋。

◎搭車

★新月沙灘、寶山水庫、菊の禮物:公車不便,建議開車前往。

★眷村博物館:搭乘台鐵(02-2381-5226)至新竹站下車後,再轉搭新竹客運(03-522-5151)12路,在北門國小站下車。

★新城風糖:從新竹搭乘往新城的新竹客運,在十鬮站下車。

★所羅門馬術俱樂部:可搭乘台鐵到新竹站後,再轉搭內灣線到竹中站下車。

◎相關資訊

★眷村博物館 (03)533-8442 09:00~17:00

周一休 免門票

★新城風糖 (03)576-2295 09:00~18:00

免費 可預約採柚子,量不多摘完為止

★菊の禮物 (03)576-1961 11:00~21:00

1泊2食2人套房6000元,須預約

★所羅門馬術俱樂部 (03)583-3157 07:00~18:00

戶外試騎價500元30分鐘,須預約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餓死癌細胞? 癌友飲食6大迷思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健康醫藥版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1681

餓死癌細胞? 癌友飲食6大迷思                                                                                              2012/09/10

【聯合報/記者周宗禎/報導】

迷思1/癌患變瘦是必然的,主要是治療導致體重減輕,不必太在意?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吳鴻昌表示,除了放射、化療造成口腔潰瘍、惡心,讓人食欲不佳、體重下降;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爭搶營養,病體對抗腫瘤消耗體力;食道、胃等消化系統的癌症影響養分吸收,都是病人消瘦的原因。

奇美醫院營養科組長美瑜指出,研究顯示50%患者在確認罹癌時體重都已下降。腫瘤細胞影響人體代謝,變瘦是必然,治療時搭配適當營養支持,對提升存活率大有幫助。


迷思2/吃得太營養,腫瘤會長得更快?
吳鴻昌說,不斷有病人問他:「太營養的食物,會導致腫瘤變大嗎?」他都回答,癌細胞直到人死亡前,都在搶奪正常細胞養分,即使病患營養不良,癌細胞照樣增長,饑餓只會讓自己沒體力治療抗癌。

美國癌症協會研究顯示,癌症病患飲食熱量至少應增加20%,且目前無證據顯示人體增加養分,會使癌細胞成長更快,反而有許多病患因養分充足而長期存活。

吳鴻昌說,看過許多營養均衡的病患,遠比捱餓不吃者存活更久,癌細胞可以「餓死」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

美瑜也說,有病患聽信「飢餓療法」,造成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癌細胞反而長得更快。餓過頭,更會先餓死正常細胞,應適當補充營養,才能完成治療。


迷思3/生機飲食適合所有癌友?
生機飲食在坊間流行,不少患者認為有助抗癌,吳鴻昌說,他不反對生機飲食,但不贊成只靠生機飲食攝取營養。因為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營養素,未搭配油脂食用,吸收力差。且化、放療後10到14天,抵抗力明顯下降,未經烹煮的生食易因細菌、寄生蟲、農藥殘留致病。


迷思4/肉類會助長癌細胞,吃素比較好?
不少宗教團體、名人主張吃素抗癌,強調吃素後腫瘤變小甚至消失。不過醫界多主張避免「純素」,「蛋奶素」至少可補充一些抗癌需要的動物性蛋白質、微量元素。

很多病患相信「吃雞肉、牛肉對身體不好」,吳鴻昌說,問患者怎會相信,幾乎都是由親友口耳相傳而來。他說,治療期間吃素,易造成熱量、優質蛋白質不足,影響遭破壞組織的細胞修補,免疫力持續下降。

美瑜強調,「肉類不會加速腫瘤癌細胞生長」,吃素癌友除多吃各種蔬菜水果,更要補充全穀、豆類、蛋、奶,均衡飲食最有幫助。


迷思5/癌友飲食盡量清淡,最好少吃油脂?
美瑜表示,清淡飲食,也要營養均衡才有益健康。好的油脂例如橄欖油、苦茶油等單元不飽和脂肪高的油脂,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還有堅果等,癌友應多攝食,對提升免疫力很有幫助。


迷思6/吃不下沒關係,打營養針就好?
吳鴻昌說,病患要求打營養針時,都會提醒他們,腸胃消化的營養最好,久不進食,腸子萎縮,也易感染,只要能吃,就不需要營養針。他說,一般「吊大筒」的點滴,還不如喝運動飲料更能補充體力。

癌症治療時常有惡心、嘔吐等副作用,讓人食不下嚥。美瑜說,醫療用完整營養素(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劑、電解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可維持改善病危、無法進食的病人營養代謝,但也不宜長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