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負報酬」的省思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
http://money.udn.com/mag/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425&f_SUB_ID=4172&f_ART_ID=271900

我是有錢人-迷思354》「負報酬」的省思


‧李雪雯 2012/08/30 12:56

從長期的角度來思考,投資人終歸要誠實面對「風險」與「負報酬」之間的交換問題。如果不跟著市場「下修」投資報酬率,等待投資人的將是更大的風險。



8月22日,台北市西門町峨嵋街6層樓透天店面,傳出以總價2.58億元成交,拆算一樓店面(建物)單價高達1158萬,此成交價格打破今年初,東區忠孝東路店面每坪成交單價1057萬紀錄,再度改寫台北市商圈店面新高價。

但是根據台灣房屋的分析,該物件1樓店面目前租給NONO's飾品店,2樓租給美妍坊,出售前整棟收租每月約45萬元,投報率為3.3%,相當不錯;出售後租金欲調漲至每月60萬,但成本墊高,投報率降為2.79%

儘管台灣房屋表示,西門町雖屬於舊商圈,但因商圈規劃集中、客源穩定,仍屬投報率相當穩定的金雞母商圈。但相對來看的東區精華區店面投報率已出現「負投報」,以皮爾卡登店面月租26萬元計算,年投報率1.6%,不過目前店面貸款利率已高達2%以上,貸款成數約5至6成。也就是說,投報率減去貸款利率已經呈現負數…

時間再往前推一些,根據7月10日的《華爾街日報》報導,在歐洲央行把存款利率下調至零後,繼荷蘭國債局(Dutch State Treasury Agency)以負利率發行了國債憑證(即短期國債)之後,德國及法國也跟進發行了負利率的債券。

《華爾街日報》認為,雖然德國國債收益率已多次在二級市場變為負值,但這是今年以來第二次,在國債拍賣中出現負收益率。但這種可觀需求表明了:投資者仍願意犧牲回報來「換取安全性」。

8月14日的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則表示,全球央行摜壓利率,刺激經濟成長的政策,將造成投資人在10年期間損失約1630億美元。這裡所謂的「損失」,就是全球央行刻意壓低利息所致。

《華爾街日報》又在8月9日,更在以「當負利率時代來臨」為題的文章中指出:「市場上,瑞士兩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零水平已稱常態,而比利時、芬蘭和荷蘭的國債收益率,也時不時地轉為負值」。

造成全球低利率之因,雖是各國央行為了刺激經濟所使出的法寶,但事實上,它除了便宜了政府及大企業(借款利息極低)之外,對廣大人民及投資人來說,都是不利的。

遠的不說,22日報載央行總裁彭懷南上任14年,已為國庫賺進2.67兆元,平均每年賺進1907億元,此成績更是「前無古人」。然而,根據之前《今周刊》的報導中,引用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的說法,影響央行獲利的因素主要有5個-外匯存底總量、國外利率環境、定存單總量、定存單利率、新台幣匯率。

這其中,除了國外利率無法控制之外,其他4項,央行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許嘉棟表示央行創造盈餘的4個條件是:外匯存底要更多、定存單的發行總量不能多、定存單的利率不能高,並且,阻升新台幣匯率。

在利率刻意壓低之下,既不怕借不到錢(如果連政府或大企業都倒了,其他企業更無法存活),也不必擔心被銀行收銀根的政府及大企業,不管經濟有沒有被「救回」,卻早已經是「好處多多」。

因為首先,低利率助漲了政府及企業熱衷於金錢遊戲,以搏取更高的收益(何況低利率讓金錢遊戲的槓桿操作,更加容易且成本低廉)。就算企業沒有瘋狂投入金錢遊戲,但是,由於借錢的成本低,也會投入較以往更多的金錢在機器、設備之中。

儘管機器、設備等固定投資是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但是,當整體經濟因為消費低迷而跟不上步伐之下,過剩及多餘的投資也將同樣成為經濟復甦的重要「絆腳石」。

其次,由於利率太低,廣大投資人或是仰賴利息收入的人,因為收益實在太低,消費者必須樽節開支,進一步反而拉低了經濟成長的動能。也就是說,低利率非但沒有讓投資人因為經濟成長而獲利,反而深受「低收益」及「低成長率」的雙重傷害。

目前,全世界都在關注美國,是否會推出第三波的量化寬

鬆政策(QE3)。撇開此舉可能將是全球新興國家市場,各項投資的最後一次「逃生波」不算,國內也有學者便提醒:不管是全世界或台灣,都難免不遭受物價上漲的通膨影響。

而在物價上漲的壓力之下,國內投資人勢難避免「已經少得可憐的投資報酬率,再減去較高的物價上漲率,可能會剩下『負報酬』的窘境。此時,投資人該如何因應未來這種「負報酬」的世界呢?

就在「負利率(報酬)」成為市場投資人心目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時,仍有不少投資專家,仍在大力宣揚「高利差型商品」的投資優勢。這其中包括了基金公司推出的,報酬率較高的固定收益型商品(例如銷售得「紅火」的高收益債等),以及保險公司推出的「生存險」或「生死合險」(大部分就是一般人熟知的儲蓄險、還本型保險)。

但是,《華爾街日報》就曾憂心地分析:「隔夜或其他短期資金的負利率已足夠困擾,而如果2年期和長期債券的利率變為負值,並維持在這種狀態,銀行業和保險公司就將陷入困境。這些金融機構的盈利大多依賴於以短期利率借入資金,並以更高的長期利率借出資金(或者說保證向客戶支付更高利率)。不過當2年或3年期債券的收益率為負值時,這種辦法就會不靈」。

也許,高利差商品不會在短期內「快速崩盤」,但是,在美國QE3推出的時間點越來越近之際,已有少數投資專家嚴肅地提醒投資人:這將是最後一波「贏者通吃」的財富重分配機會。當這波資金狂潮激情過後,才會讓投資人發現哪些標的,才是真正值得信賴且安全的對象。

而在一切尚未塵埃底定之際,投資專家建議民眾現階段適合採取的投資模式是:

一、高利差商品可以做,但期間不能太長。只要超過3、5年,風險都相對變大許多。
二、繼續投資的資金,應該以獲利部分為主,不宜連同本金加計利息全入投入。
三、手腳要很快。一旦金融市場上有什麼風吹草動,就要立即行動,不得有所延遲。

當然,以上是短期內可以進行的策略。不過,從長期的角度來思考,投資人終歸要誠實面對「風險」與「負報酬」之間的交換問題。如果不跟著市場「下修」投資報酬率,等待投資人的將是更大的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