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退休時,小心「靠爸靠媽」這顆定時炸彈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個人理財版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425&f_SUB_ID=4172&f_ART_ID=267430

退休時,小心「靠爸靠媽」這顆定時炸彈

‧李雪雯 2012/06/28 16:16

如果是辛苦工作一輩子、為了家庭及小孩犧牲奉獻一生,且好不容易累積出一定資產的父母們,完全不想在年老時,在微薄退休金已不敷兩老使用時,還要挪出錢來「養」小孩,也許就該及早思考「如何建立子女正確金錢觀」這個問題了。





最近身邊有些朋友的小孩,都面臨到一個相同的問題:已成年的子女生活完全是「靠爸靠媽」,而不出去工作。讓許多早放棄「養兒防老」觀念的父母,開始擔心微薄的退休金可能養活自己都不夠,又該如何養這些「賴家」子女?

一位朋友就無奈地表示,自己20多年前大學畢業後,連「在家靠父母」的念頭都沒有動過,就馬上投入工作職場中。而且務必做到每個工作都能夠「無縫接軌」,不致於出現收入中斷的情形。

反觀現在的子女,就算不必全盡「養家」及「回饋」的義務,卻連最起碼的「養活自己」這件事,也通通交給父母來煩惱,真是讓這些父母朋友們傷透了腦筋。

當然,現代子女選擇「賴家」,也許有其不得已的苦衷。這是因為現代年輕人的薪資收入實在是「每況愈下」。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今年1到4月平均薪資,扣掉物價因素是4萬8438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010元,跌幅2.04%,是史上第三慘,幾乎是倒退到14年前的水準。

但是在物價飛漲的前提下,與14年前相同的薪資,卻可能連養活自己都不夠,再加上工時超長且辛苦所形成的「工作投資報酬率差」的印象,也難怪年輕人寧可選擇在家過輕鬆、舒適的「錢來伸手、飯來張口」日子。

這樣的現象不是只有台灣所獨有,而是全球的通行現象。之前就有南韓媒體報導:首爾市對統計廳發佈的「人口住宅總調查」等資料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與父母同住的理由是,子女因經濟理由不能獨立生活,占29%,為了幫子女照顧孫子或孫女,還要幫子女做點家務,占10.5%。也就是說,子女贍養父母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而由父母養子女的時代則到來。

仔細深究這些案例,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論父母是否真的「很有錢」,但他們都有「脫離不了子女」的共通點-不管是金錢上,或者是其他日常生活上。

為什麼會這樣呢?筆者認為,現代父母很喜歡讓子女知道投資理財,以及金錢的價值。但是,正因為許多天下父母教導子女理財知識與金錢價值時,傳遞了錯誤的資訊,所以才造成時下「靠爸靠媽」族的盛行。

根據筆者過去以來的觀察,以及與部分父母交談中所得到的經驗是:父母在對子女的教育中,似乎做錯了以下幾件事,以及下列幾個原因,使得子女出現了偏差的觀念。

首先,以「金錢」為主的價值觀。現代父母的生活重心,除了工作,也還是只有工作。事實上,現代社會下的父母就算收入少,但與過去「普遍貧窮」的現象相比,也很難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或許是小時候「窮怕了」的經驗,許多父母不論是評斷一個人成功的標準,還是個人工作努力的目標,都是以金錢(實際資產)的多寡做為衡量工具。這樣的價值觀看在成熟與精明的現代子女眼中,自然很難有不同的想法與看法。

也有不少父母,非常急於教導子女了解金錢世界的運作方式,並且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金錢萬能,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思想,卻沒有告訴他們:金錢也並非是「萬能」的。因此,當子女一切都以「向錢看」為前提時,所有行為模式,都將是以「金錢數量」做為唯一的決策依據。

其次,父母沒有認清「學歷≠賺錢能力」的事實。或許現代父母努力賺錢供子女唸書,但是,就算是擁有研究所或是大學學歷,卻只是許許多多「擁有高學歷者」當中的一位,真正要在職場上展現非凡的競爭力,或是能夠轉化為賺錢的能力,單靠一紙文憑的做法絕對是遜色許多。

事實上,儘管大學升學率高達九成多,更不乏碩士及博士的頭銜,但是在同質化的前提下,沒有競爭差異的高學歷學生,自然很容易在工作機會少的競技場中敗下陣來。因此,年輕人會「選擇逃避」也是最自然不過的人性反應。

之前的《中天新聞》曾經報導,高雄市有一名富媽媽為了讓女兒學習自力更生,從國三就把女兒送到法國當小留學生,每個月只給她600塊台幣零用錢,還叮嚀她錢都是借來的,讓她自己想辦法賺外快。

最後,這位「富二代」的吳小姐也真沒讓母親失望。她不但在法國取得藍帶廚師的資格,還自己開了一間馬卡龍專賣店,以靠自己能力起家的富一代自居,而不是當個伸手牌的第二代。

所以,如果父母不能及早幫助子女建立起謀生的技能,以及極高差異化的競爭能力,也難怪會有許多擁有高學歷的子女,對於「出外工作」這一條路裹足不前。

再者,讓子女有「錢根本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想法。許多父母固定給子女零用錢,事實上,不管零用錢是多是少,給的技巧是很重要的。它應該是要子女用勞力或其他表現來「換取」的,而不是平白無故或是只要伸個手,錢就會自動出現。

更重要的是:如果子女覺得「伸手牌」零用錢如此好用,日後當工作過程辛苦時,當然會回頭選擇在家「靠爸靠媽」,完全不用出外工作,靠自己的勞力或技能來養活自己。

之前就曾有專家提醒父母:要想讓子女建立正確的金錢觀,首先就是不能讓他們覺得「父母是全年無休的自動提款機」。因此,父母至少要在給子女零用錢時,讓子女們清楚地知道:這世界是殘酷而現實的,沒有辛苦努力的付出與磨難,不可能享有對價的金錢回饋。

第四,父母自願且主動當子女的「金銀靠山」。過去的社會,也許大多數家庭的經濟狀況都不是很好。因此在好不容易把子女拉拔長大之後,多數父母都覺得責任已盡,也許是等著子女開始賺錢養自己的時候。

反觀目前,大多數戰後嬰兒潮世代之後的父母,因為有較好的賺錢能力及更多的財富,現在這種「我的所有財富都是子女」的想法,仍舊縈繞在許多天下父母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之前,根據yes123求職網所做的「畢業生尋夢」調查報告顯示,這3成「90後」畢業生,和他的父母輩(60後,台灣經濟起飛)或祖父母輩(30後,戰時出生)在就業的選擇上大異其趣,他們不是高喊「畢業即失業」,倉皇走進符合社會價值的主流軌道,相反的,是選擇「先尋夢,後求職」。

去年從國立大學畢業的洪先生就說:「唸書唸了一輩子,好不容易畢業了,對父母終於有交代了,也該輪到自己的夢想了!」新聞報導指出,他和父母住在台北大直上百坪的豪宅裡,已經花了1年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的父親也對記者表示:「不急,讓他尋夢到30歲都來得及」!

事實上,當子女認為父母的財產,足夠自己下半輩子「吃喝不盡」,而且「一定會給自己」之後,從「比較利益」的角度來看,就不會「傻」到選擇「辛苦工作」這條路的。

最後,父母完全接受子女的要脅。雖然多數受教育的父母,接受過西方的觀念及思想,然而,現在父母應該是自古以來,「心理上」最過份依賴子女的一代,而且是沒有貧窮或富裕之分。

所以嚴格上說起來,「靠爸靠媽」族的出現,其原因實際上是來自於許多天下父母,過不了「依賴子女」這一關。例如口才犀利的名嘴陳鳳馨,之前母子上沈春華中天《沈春華我們秀》時,新聞報導便指出她曾在節目上說:有次過年,家族策畫旅行,她苦苦哀求兒子,給個面子參加,沒想到兒子到場從頭到尾擺臭臉。

陳鳳馨因此氣到與兒子冷戰4個月,但不敢用「斷金援」方式逼兒子求和,她的兒子也完全不避諱地在電視上表示:「如果我媽用這招,我會讓她永遠看不到我」。

老實說,筆者某些父母朋友就真的是「非常吃」子女這一套。有不少朋友也都直接跟筆者說:我實在怕斷了子女的金援後,他(她)就永遠不會回家了。因此,就算子女賴在家裡,日夜顛倒地上網、打電動,父母還是不敢隨意造次地「趕子女出門」。

凡是人,總有年老的一天。如果是辛苦工作一輩子、為了家庭及小孩犧牲奉獻一生,且好不容易累積出一定資產的父母們,完全不想在年老時,在微薄退休金已不敷兩老使用時,還要挪出錢來「養」小孩,也許就該及早思考「如何建立子女正確金錢觀」這個問題了。否則,就算退休金「多到這輩子吃喝不盡」,恐怕也可能有「迅速見底」的一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